《双点医院》病房护理区布局规划指南

整理:游戏131
作者: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31 23:42:26

跪求一篇关于:社区卫生保健的论文,3000字~送上小...

香樟路社区卫生2010——2014年5年规划
一、 香樟路社区卫生的基本状况
香樟路社区人口为25113人,总户数为6415户,包括流动人口。重点年龄段统计0—7岁儿童1153人,60岁以老年人792人。社区人口职业大多为产业工人和退休人员。社区慢性病统计,高血压患者512人,糖尿病158人,慢支炎20人,心脏病28人,肿瘤10人,残疾人10人。
社区疾病普遍,社区老年人以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慢性病为主。慢性病居民患者普遍存在预防和治疗的认识不足。居民对慢性病的高危因素是:吸烟、高盐、高脂肪、嗜酒、肥胖、缺少体育锻炼。社区的常住人口老年人达到8%以上,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社区卫生应尽量向老年人倾斜。
社区15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结构:初中生70%,高中19.5%,大学10%,文盲0.5%。家庭人均月收入1100元以上,月人均支出约550元。社区居民医疗保障状况:自费75%,城镇医疗保险25%。社区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散步、舞蹈等体育锻炼的占总居民的30%。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为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香樟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三、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
二是坚持转变职能,完善内涵建设,医学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效能,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健康促进,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
四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多种所有制成分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五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主体,政府投入与资源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六坚持面向社区人群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四、目标
1、提高香樟路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推行全面负责、全日服务、全程照顾“三全”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使香樟路社区成为长沙市的健康社区之一
3、促进香樟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4、高效、低耗、优质、廉价、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观念转变到位
6、充分发挥好“融防预、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强化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和能力建设
7、建立社区居民“绿色生命通道”,惠及贫困居民。
8、.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设服务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2014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和80%以上。
五、主要工作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使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85%以上,享受服务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使香樟路社区新建健康档案在2014年达到90%以上。
2、.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3、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这次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
4、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
5、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6、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7、促成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社区中重症病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不通过门诊挂号和接诊直接护送如病房;恢复期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康复,定期到中心进行器械训练,并在社区服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其家庭成员掌握保健,护理,康复,按摩等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开展康复活动。
8、推进人性化服务。该中心坚持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动态检测和管理,并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
9、加强社区卫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10、重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五类机构:全科医生诊所、老年护理院、社区康复中心、家庭照料中心和诊断中心
(1)全科医生诊所
在2014年末全科医生诊所的覆盖面达到100%,全科医生诊所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末几位淘汰方式,并进行年度考核,鼓励全科医生诊所之间开展竞争,保证全科医生诊所整体质量。
(2)老年护理院
将社区内闲置和资源利用不足的医疗机构改造成老年护理院。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老年护理院,收治长期慢性病老年人、绝症晚期病人、残疾人等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治疗、护理、临终关怀、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一系列服务。
(3)社区康复中心
以二级和二级以下医院为依托,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力争建立布局合理的3-5家社区康复中心,对因病和因伤导致的功能障碍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辅助措施。
(4)家庭照料中心
将区内闲置和资源利用不足的医疗机构改造成家庭照料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家庭照料中心,承担社区家庭照料和家政照料等服务工作。
(5)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在五类机构之间签定《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适合各方需要的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使社区卫生服务各类机构组成一套功能完整、运行通畅、分工合理的体系
11、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
(1)人员培训
2014年末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参加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康复医学等相关培训率达到90%以上,实现持证上岗。
(2)健康教育
发挥健康教育所的主体职能,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建网率达到100%。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率达到80%以上。
(3)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内80%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0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40%以上。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发挥妇幼保健所职能,依靠计生委的配合,以生殖健康为中心,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妇女五期教育、五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2015年末达到:
----积极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基础保健,以社区为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开展社区儿童营养监测、干预和指导,使〈5岁儿童营养指导覆盖率达到98%;
----推行爱婴行动,母乳喂养达到85%;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孕情管理率达到100%;
----全区育龄妇女五期保健覆盖率达到90%。
12、社区康复
本着资源共享、共筑共建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利用好社区内各种资源,以区康复中心为主体,联合残联等有关部门,依托社区建立一批社区康复站,利用简单康复设备和中医手段开展社区康复。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严格审批健康相关产品,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社区执业医师、社区执业护士和医疗技术应用的审批;
----坚决打击社区内的非法游医,取缔无证行医,整顿超范围行医等假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推进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向社区延伸,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社区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
六、工作步骤
按照逐年实施,分布推进的原则,在抓好日常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分年度做好一下重点工作。
1、2010年工作重点
(1)启动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
(2)着手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居民“绿色生命通道”,惠及贫困居民。推行全面负责、全日服务、全程照顾“三全”服务方式。
(3)使2011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1%、71%和75%以上。
(4).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6) 加大力度建立好全科医生诊所
2、2011年工作重点
(1)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这次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
(2)使2011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2%、72%和76%以上。
(3)重点建设老年人护理院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参加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康复医学等相关培训。
3、2012年工作重点
(1)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
(2) 使2012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3%、73%和77%以上。
(3)重点建设社区康复中心。发挥健康教育所的主体职能,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建网率达到100%。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率达到80%以上。
4、2013年工作重点
(1)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2)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3)使2013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4%、74%和78%以上。
(4)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50%以上;
----社区内75%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1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35%以上。
(5)重点建设家庭照料中心
5、2014年工作重点
(1)促成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社区中重症病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不通过门诊挂号和接诊直接护送如病房;恢复期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康复,定期到中心进行器械训练,并在社区服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其家庭成员掌握保健,护理,康复,按摩等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开展康复活动。
(2)推进人性化服务。该中心坚持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动态检测和管理,并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
(3)加强社区卫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4)2014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和80%以上。
(5)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内80%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0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40%以上。
(6)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发挥妇幼保健所职能,依靠计生委的配合,以生殖健康为中心,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妇女五期教育、五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2014年末达到:
----积极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基础保健,以社区为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开展社区儿童营养监测、干预和指导,使〈5岁儿童营养指导覆盖率达到98%;
----推行爱婴行动,母乳喂养达到85%;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孕情管理率达到100%
----全区育龄妇女五期保健覆盖率达到90%
七、保障
(一)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必要的资金投入。社区卫生服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其中包含众多的低偿、无偿工作,对此类工作应保证必要的经济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二)加快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理顺各种关系,落实各项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三).促进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完善相应政策和省、市、区配套资金,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政策保障。

高护在医院具体是什么职位?

顾名思义,高护的全称就是“高级护理”,高级护理专业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的一个专业。

高级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医院中,护理人员按技术职务可分为初级技术职务:护士、护师;中级技术职务:主管护师;高级技术职务: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等三个层次。高级护理专业培养的便是护师。护士与护师是有区别的。护师可以独立承担患者的护理工作,成为病房的责任护士,施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患者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寻求责任护士的帮助。而护士不能独立负责病房的看护与管理,只能从事一般技术性的工作。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后就可以晋升为护师。  

 除了临床护理外,护师还有三项工作重点,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师也需要参与病房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教学工作,从事科研活动。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外较先进的医疗机构都在逐渐形成这样的理念,即护理人员才是医院的管理者,安排管理各种事物以及负责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当然国内的高级护理人员还达不到直接晋升医院管理级的程度,但由于国内医院的发展趋势是朝向国际标准的,所以国内护理人员的地位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也将提升至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水平。

高级护理专业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的一门专业课程。 高级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医院中,护理人员按技术职务可分为初级技术职务:护士、护师;中级技术职务:主管护师;高级技术职务: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等三个层次。高级护理专业培养的便是护师。
医院普遍喜欢招纳高学历的护理人才。高学历护士除了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外,护理科研能力也比较强,在临床上,更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较好的外语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及时学习国际先进的护理经验。出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考虑,一些大医院大都只要大专生和本科生。   各地医院正式编制内的护士,月薪接近3000元,有的则达到4000多元。在知名的大医院,有的护士月收入能达到六七千元。   工作。高级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是在各级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校保健室护理工作,小区公共卫生工作等。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级护理专业为例,共46人,其中19人去临床工作,去向有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人民医院、阜外医院、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等,全部解决北京户口,待遇也很不错。   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有很多,除了不能选择临床专业外,其他专业理论上都是可以尝试的。还是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级护理专业为例,22人保研,去向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师大、协和医科大学、中科院等,相关专业有:公共卫生、免疫、物理、分子生物、基因工程、食品毒理、神经、心理、病理、营养、人口等等。   出国。出国可以工作,也可以继续读研,如果想在国外从事护理工作,需要通过相应国家的护士资格认证考试,应该说这种国外的考试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算困难,只需要抽出一段时间集中复习即可,国外的护理人员比较缺乏,因此以此名义办签证也相对容易一些,而且待遇颇丰。出国读研理论上也是不限制专业,但是存在有些专业好办签证有些不好办的问题,依旧是护理专业有优势,因此可以继续读护理专业,但具体选课时自己再做调整,或修双学位等。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的试行草案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改善与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整与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体系,充分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科学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医院评审制度。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规划确定。
第二章 医院分级与分等
第四条 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第五条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十等。
第六条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一、二、三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第三章 医院评审委员会
第七条 医院评审委员会是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独立从事医院评审的专业性组织。
第八条 医院评审委员会分为部级评审委员会,省级评审委员会、地(市)级评审委员会三级。
1.部级评审委员会:由卫生部组织,负责评审三级特等医院,制订与修订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及实施方案,并对地方各级评审结果必要的抽查复核。
2.省级评审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负责评审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包括计划单列市的二、三级医院)。 3.地(市)级评审委员会:由地(市)卫生局部组织,负责评审一级甲、乙、丙等医院。
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第九条 评审委员会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经验的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临床、医技、护理和财务等有关方面专家若干人组成,其成员必须作风正派、清廉公道、不徇私情,身体健康,能亲自参加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条 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制定作章程,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及有关廉政建设、勤俭节约的规定。
第四章 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 自查申报。各级医院应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先行自查,认为符合标准后,填写《医院评审申请书》一式数份,向相应的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资格评审。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书对医院的申请及时进行初审,确认参加评审的资格。
第十三条 考核检查。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实行平时有重点的抽查和周期评审相结合的考核检查。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周期评审的一部分。周期性评审时应根据评审标准结合自报材料进行实地考查,包括听取汇报,与管理人员讨论、全面检查、抽查、回顾性调查、接待院内外来访等方式,最后采取评分或数学模型办法对医院作出综合评价。评审过程中,医院应向评审委员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真实资料和情况。
第十四条 评审结论。评审委员会应对被评审医院作出级别和等次的结论,并提出正式报告呈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凡申报三级特等医院者,应先报省级评审委员会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然后由省级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推荐其到部级评审委员会参加三级特等医院的评审。
第十五条 审批。依据评审委员会的报告及评审结论,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批准。
各级医院的审批权如下:
1.三级特等医院由卫生部审批;
2.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批。
3.一级甲、乙、丙等医院由地(市)卫生局审批。
第十六条 申请复审。医院对评审结论有不同意见,可在接到评审结论的正式通知一个月内向评审委员会请求复审。凡要求复审者,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经评审委员会研究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复审,复审只限一次。
第十七条 评审费。申请评审(包括复审)的医院,应缴纳评审费。评审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报物价部门核定。
评审费收入只能用于开展医院评审活动的正常支出。
第十八条 评审周期。每一评审周期为三年。医院应在评审周期结束前十八个月提出申请,呈报资料。评审委员会接到申请后,在本评审周期结束前三个月完成评审。
第五章 评审结果
第十九条 经过评审的医院,由审批机关发给全国统一格式的证书,并由发证机关按年度公布评审结果。
第二十条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后,医疗收费应按评审结果有所区别了。各地可根据国家价格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医院级别,在近一、二年内可先试行对门诊挂号、住院床位收费适当拉开档次。具体调整意见和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物价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 各级医院评审委员会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存在较多问题的医院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或对其重新评审,对连续三年不申报评审或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医院。一律列为等外医院,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根据情况予以整顿乃至停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尚不具备条件参加全国医院统一评审的贫困地区,可参照本办法制订地区性标准和实施办法,暂不参加全国统一评审。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医院,按总后卫生部部署实施分级管理与评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在国家卫生部。

医务人员 社区服务部的确感想

社区医院亟待“强身健体”
达标社区医院将成“医保定点”

———本报专访市卫生局局长闻宏海

“今年省会卫生系统将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构建城市二级医疗服务网络,一级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另一级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被屏蔽广告]

”昨天,在市人大会现场,市卫生局局长闻宏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并重点谈到很多代表、委员及市民非常关心的社区卫生服务问题。

社区医院“六统一”

闻宏海局长说:“市卫生系统去年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健康档案、处方、化验单、治疗单、服装、标识‘六统一’和微机网络化管理,20个涉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据闻宏海局长介绍,按照“综合医院上水平、专科医院创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覆盖”的目标,今年省会卫生系统将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构建城市二级医疗服务网络。各自构成一级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明晰、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管理科学的医疗服务体系。市属医院应按照“建名院、强特色、创品牌”的思路,把综合医院做大做强,把专科特色做细做精,把品牌效应叫响叫亮,提高核心竞争力。另外继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力争年内市区80%的涉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推广优秀社区卫生站经验

“现有社区医疗机构设置数量并不少,但设置不合理,一些区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需要有效整合。”对此,闻宏海表示,市卫生局将按照有关规划设置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把经营状况不好的职工医院及区级医院等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石家庄市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和附近居民建立起紧密联系,受到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双方相处很融洽。今年,我们将重点将这些服务机构的经验予以推广。”

达标社区医院将“医保定点”

闻宏海表示,目前石家庄市的社区医疗机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由公立医院建立、由职工医院转型而来以及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等。市卫生局将按照“严格准入、慎重审批、规范行为、减少低水平重复设置”的原则来设置、规范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在此基础上,对于符合相关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市卫生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使之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提案精选

建小区别忘规划社区卫生站

提案人:王书波委员

问题点击

石市经几年努力,初步形成网络基本覆盖、服务功能基本完善、技术管理基本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但离省会“适宜居住城市”的城市定位和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目标要求还存有一定差距,群众看病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现有百余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利用不够、服务能力不强、水平不高;政府补偿机制不健全、政策衔接不顺畅、运行机制不合理等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应强化政府职能。

观点直播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社区两个文明建设规划,完善其配套政策与措施,成立协调领导机构,及时解决和协调各种困难、问题。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

新小区要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站

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机构设置合理,监督管理规范。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新建小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规划建设相配套的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的问题,完善居民小区配套卫生服务设施。

加大政府投入

增加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机制,要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启动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该项应该纳入财政和卫生事业常规预算,按辖区人口定额足额拨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政府要有积极鼓励政策。

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完善配套政策,实行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及制约措施,开放医疗保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限制,把符合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社区服务人员培训,推进全科医生护士岗位培训,设立专项资金,培养社区全科医生、社区防保医师、社区护士。鼓励大医院医务人员到社区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药品质量监督,保证居民就医、用药安全。

科学考评

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扩大预防保健范围,加强监督考评,建立科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标准。避免社区卫生机构向医院模式发展,应建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制度,让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网络中坚实的基础。

记者实录

大医院人挤人 社区医院太冷清

现象———小病也去大医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小病也去大医院是一种普遍现象。2月22日上午,记者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看到,呼吸内科、消化科门诊里的就诊者络绎不绝,医生不停地忙着,记者在这两个科室里都等了一段时间,才设法采访到值班医生。据呼吸内科主任王瑜玲说,前来就诊的病人中不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许多患感冒的人不去社区卫生服务站,便直接到市一院就诊,其中一些人的病情很简单,在社区卫生站就能治疗,或通过生活上的护理、调节就可以。王瑜玲认为,像一些病情简单的患者,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卫生服务站明确诊断属于重病者,再到大医院诊治。而大医院专家每天花大量时间诊断简单病情,是一种医疗资源浪费。据该院消化科韩主任介绍,社区医疗对患者而言非常方便,一些简单治疗、保健等应在社区医院解决。在他诊治的患者中,许多人已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过,没有治好,然后才到市一院来。来消化科就诊的患者陈先生说,几天前,他吃了太多油炸食品还喝了太多饮料,一直感到恶心,直接来市一院检查。陈先生说,自己感觉卫生服务站设备少、医生水平不高,不太放心。据记者了解,陈先生的观点在市民中有一定代表性。

现象———社区卫生站少人来

与大医院相比,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患者就比较少。在一家规模不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这里门庭冷落。该卫生站的医生告诉记者,这里可以进行打针、输液等治疗,而且对附近小区居民可上门服务。记者看到,该站为附近小区部分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据这位医生说,目前该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无法使用医保卡,“但是我们正在争取。”在该卫生服务站旁边的一个小区,记者采访发现,该站在居民中的知名度并不高。“那里能治哪些病?建健康档案有啥好处?”居民对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出不少疑问。

随机调查

居民对社区卫生站有“三不放心”

2月22日、23日,记者就“社区卫生服务”这一问题,在街头随机采访了50余位市民。其中一半以上的市民表示,他们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去看过病。记者发现以下原因令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隔阂”:一是居民不了解站内医生的诊疗水平,担心其在治疗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二是居民对服务站医疗设备和药械不放心;三是一些卫生服务站不能用医保卡。因为存在以上“不放心”,因此,很多市民即使只患一点小病也常常舍近求远,到大医院排队。从目前来看,社区卫生机构要完全取得居民信任,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经验访谈

“示范卫生站”

解说社区医疗优势

2月23日上午,记者在条件较好的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看到,这里的医疗情况很规范。长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全科诊室”,其相关科室刘敬从主任说,他们与大医院里的专科有不同的定位,医生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现在来看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建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在社区内,服务范围为建华第四社区居委会辖区,辖区内有2758户、9000余人,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到卫生服务站。该站不仅向居民们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而且可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照顾老患者。2月23日上午,辖区70岁的肖老脖子上长了疥子,他自己走到建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并对记者连夸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据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申京辉说,目前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已逐渐被居民认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居民医疗发展的方向,得到卫生部、国务院的肯定。2月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他表示,对于个人来讲,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降低医疗费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提供方便、快捷、周到、廉价的服务,像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收诊查费、挂号费,免费测量血压,在收费标准上比区县级医院低,老百姓可省不少钱。此外,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市第三医院签订“双向转诊”,一些重病者转到市三院可免挂号费,甚至可享受一些优惠。卫生服务站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病史、过敏史、用药史都有记录。不过,目前说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根治“看病贵”现象还为时尚早,但这将是一个重要思路,也是一个有效途径。他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就可治好,没必要到大医院,大医院在重病、疑难病上可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可以合理调节、有效使用大医院和卫生服务站的资源。他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缓和医患关系。长期存在的医患矛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患双方缺乏沟通,大医院医生一般很忙,难有充足时间和患者沟通,而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就在社区,与许多居民会慢慢熟悉,进行沟通的可能更大、时间更多,也能详细解答患者及居民提出的健康咨询。此外,据记者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承担健康教育、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和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等工作。卫生服务站可以为妇女提供产前、产后、更年期的保健指导,为年轻的父母提供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保健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新概念

石家庄市长安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已有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的许多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新概念之一:双向转诊

据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申京辉介绍,几年前,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就与市第三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社区医生发现一些难以治疗的病症时,便根据诊断情况,将患者直接推荐给市三院的相关专家,患者去市三院时免交挂号费。市三院专家进行诊断、治疗、检查后,认为患者可回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治疗的,推荐其回社区卫生服务站。市三院甚至可给转诊患者一定优惠。今年2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卫生部将在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据卫生部有关人士称,增加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加大培训社区医生的力度;第二是让公众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模式。

新概念之二:全科医生

刘敬从是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主任,她所在的科室叫“全科诊室”,她被许多人称为全科医生。据刘敬从说,她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有明显不同,接待的患者有各种各样的病情,专科医生难以胜任。刘敬从接受过全科医师培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许多老患者从这一社区搬走后,还特意回来找刘敬从看病。据了解,一些医科大学已设立“全科医师”专业,我省卫生部门也曾开展过许多次全科医师培训,以适应社会需要。

新概念之三:居民健康档案

与许多医院、个体诊所不同的是,长安区卫生服务站都设有居民健康档案。在长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个柜子里整齐地放着档案袋,每个档案袋封面标注有家庭住址和姓名,里面是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有居民的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主要问题目录、暂时性问题目录等信息,还注有建档医生、建档护士的姓名和建档日期等。据了解,这个档案可以让社区医生了解社区的整体状况,在居民有病时迅速查清病因,指导居民有针对性地预防疾病。此外,社区医生还为孤寡老人免费体检,必要时上门服务,为辖区居民进行体检。

新概念之四:定点医保进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方便、快捷、价格便宜,但许多服务站不能使用医保卡,因此许多居民即使患了小病也仍常常舍近求远,到大医院排队去看。记者了解到,这的确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石家庄市只有很少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被列为医保定点单位。长安区建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石家庄市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之一。将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规范及相关体制改革,更多卫生服务站可纳入医保定点单位。2月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要求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引导参保职工到社区就诊。卫生部有关人士曾称,“尽快把一些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医保定点机构中,这将提升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程度,使居民更多、更好地接受服务。”

询问医院救治心肌梗死病人无效导致死亡的问题

首先对楼主表示同情。

1.急性心肌梗死是危重症,不论平时身体怎么样,发作后均有生命危险,因为病情变化很快,突发恶行心律失常或者严重心衰时可以很快致死。
2.建议积极溶栓治疗的年龄段在18~75岁,年龄太大的病人溶栓风险很大,所以一般超过75岁的病人仅建议保守治疗(如你所说)。大部分医生不会冒这个风险的。除非家属要求冒险溶栓,如果这样治疗前也会让家属签字,说明如果出现并发症后果自负之类。
3.关于抢救:抢救时,床边一定要有医生护士,但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在旁边。医生负责抢救、同时下医嘱,护士负责用药。因为心脏按压已经有自动心脏按压器代替,所以医生主要负责呼吸并根据病情下达抢救医嘱,一般一个医生就可以完成的,在较复杂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时需要多人协助;推注抢救药品一个护士足以完成。而高年资医生在旁边观察病人的情况,对抢救措施做指导补充。抢救时要有条理,慌慌张张一拥而上并不利于抢救。 如果有疑难情况发生,在场医生拿不定主意时需要请示主任。主任如果认为下面的医生足以完成抢救,他可以做一些相关工作比如和家属谈话,当然如有事情发生,他仍是随叫随到的。不过慢条斯理的谈话似有不妥,此时谈话应简短扼要,责任心好的会尽早返回床边指导抢救。
4.关于气管插管:麻醉科医生(你说的那个戴蓝帽子蓝口罩的)负责气管插管。抢救时请麻醉科医生插管并没有原则上的错误,当然如能由ICU医生完成,抢救会更及时。麻醉科医生接到电话时应立即赶到,8分钟时间有点长了。在插管前并不是没有抢救措施,使用面罩式呼吸器可以短时内维持呼吸。如果你发现插管前没有抢救措施或者拖延时间过长就是医院责任了。 ICU应该备有气管导管。

就事论事说明以上几点,至于是否有用药不当,医院责任多少,不知道当时情况,不经过具体调查谁也说不准。还是那句话,如果对医院的处置有质疑,可以立马要求封存病历,并申请医疗鉴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