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心灵奇旅》,我发现生活中的苟且也很重要
老实说,我也曾怨恨过自己的父母。曾经选大学都对父母言听计从的我,大学毕业时却作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工作,一定要遵循自己的爱好。
作为一名资深肥宅,找到一份ACG相关的工作从此成为了我的目标。
可惜在我父母眼中,动画漫画都是骗小孩的东西,游戏更不是什么正经玩意。此外这类行业大多集中于北上广,入行就意味着要去遥远的大城市去挣扎。
大城市确实挺可怕的
在他们眼中,那时的我分明就是在表演跳火坑,看的他们心急如焚,正如《心灵奇旅》中乔伊的母亲那般,他们更希望我找一个带社保的稳定工作,好好活着。我的母亲也曾对我说:"爸妈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你要懂得如何照顾自己。"
然而当时叛逆的我满心都是"我哪里用你们照顾!"多次沟通未果后,气急败坏的我甚至说出了"你们根本没想要理解我"这种中二度爆表的台词,那时的我除了目标大概什么都看不到了吧。
与乔伊对爵士乐不懈的追求一样,尽管父母始终反对,终究是没有拗过我的赤子之心,我如愿以偿去了北京,当上了漫画媒体编辑。与乔伊对爵士乐的坚持不同,北京高昂的房租、拥挤的地铁、令人抓狂的通勤时间以及最要命的,那份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好的工作,开始让我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充满怀疑。
幸运的是,乔伊登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舞台,我也从北京灰溜溜的逃回家乡后,竟又幸运的进入了游戏媒体。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完成了与父母的和解。
乔伊的母亲不让乔伊从事钢琴演奏,并不是因为自己讨厌钢琴。一个嫁给钢琴演奏家并倾尽一切供养丈夫去追梦的女人,又怎么可能不深爱着音乐呢?只不过,她老了,她没法再保着自己的儿子去追梦了。相比于对音乐的热爱,她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去。想来,父母当年不让我去北京,也是担忧我在那里会活的太过狼狈吧。
父母总想为孩子做出"最好的"决定,尽管这些决定对孩子而言时常有如噩梦。小时候放假想出去玩,却提前报好了好几个补习班;汉堡炸鸡如此美味,却是父母眼中最恐怖的食物;与女朋友相亲相爱,却因为对方不是同一个城市的人遭到坚决反对。但归根结底,他们只是蛮横的要想让我过得更好而已。
赢 在 暑 假
当然,这种蛮横的爱并不能成为我们事事都听从父母的理由,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父母也不例外,所以如果你真的发现了自己的梦想,有时确实还须要拿出对抗父母的勇气,那么勇敢的面对就变得很重要的了。
只是我们终究会明白,父母其实不是真的只想和我们对着干,想让我们不幸,而只是太过担心罢了,倘若有朝一日,你有幸追梦成功,"打脸"了父母的阻止,他们恐怕也是最高兴的人了,一定会同乔伊的母亲一样,在众人面前骄傲的说到:"我家孩子是天下最棒的!"
另外,整部影片除了这段令我感同身受的母子关系,皮克斯在对"梦想"这一词的表现上,也着实令我吃了一惊。以梦想为主题的作品,大部分都会宣扬追梦的努力与梦想的浪漫,无论结局如何,观众总会被满满的正能量所鼓舞,但《心灵奇旅》却想给我们讲点不一样的。
乔伊,一个一心扑在梦想上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的热血男儿,他抛弃了爱情、事业等生活中一切与爵士乐无关的东西,只是为了能有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他得到了这个机会,为了实现它甚至进行了一场跨越生死的大冒险。哦,上帝啊,老皮克斯了!
这个场景还是相当震撼的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主角千辛万苦实现梦想之后,收获的居然不是喜悦,而是迷茫的来了一句"就这?"。
乔伊感到迷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视为人生意义的梦想,实现之后却并没有彻底改变他的人生。其实这种感觉我们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比如高中时,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上一个好大学。当我们拼命学习,拿到了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后,直到填报志愿时,才一脸懵逼的怀疑--上大学也能算梦想吗?那么之后呢,我该做什么了?方才醒悟,自己之前的梦想是不是有点幼稚?
当然这又如何呢?就算上一个梦想有些渺小,甚至没有做到,也自有它的意义,比如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局限性,认清那个还不成熟的自己,或者启迪我们发现下一个目标,真正的自我等。实际上,很多时候人生就是以一个个梦想为节点,划分成了不同的阶段。
但等真的找到了一个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梦想,《心灵奇旅》也告诉我们得小心点了。片中乔伊崇拜的女爵士演奏家讲了一则"小鱼执着于突破水的蒙蔽,努力寻找大海,最终身在海中不知海"的寓言,道破了本片的主题--过度追求梦想,反而有迷失自我的危险。
为了梦想抛弃一切,值不值?这要因人而异的,但大概率是非常痛苦的。当梦想变成了一种执念,也许就会像影片中那样失去和生活带来联系,变成那个巨大的黑色怪物,彷徨在空虚的荒野之上。埋头追梦不是不行,但务必要想清楚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这一切究竟值得吗?这真的就是你想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