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逃离》盖革计数器相关介绍和分享

整理:游戏131
作者:网络收集 时间:2024-06-13 15:35:43

盖革计数器每分钟多少次计数后,需要疏散躲避?

  1. 光电倍增管的响应时间有要求。

  2. 如果瞬间多个粒子进入光电倍增管,经过放大后只会引起一次电脉冲,只算成一个粒子,此时的数值是不准确的。

  3. 不同粒子进入的时间差要大于光电管的响应时间才行

  4. 盖革计数器Geiger-Müller counter是一种气体电离探测器,是H.盖革和P.弥勒在1928年发明的,又称为盖革-弥勒计数器,简写为G-M计数器。 

  5. 盖革计数器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脉冲幅度大;主要缺点是不能鉴别粒子的能量和粒子的种类,不能进行快计数。 盖革计数器目前主要用在各种厚度计、探伤仪、密度计等仪表中。

盖革计数器是什么东西?计数原理是什么?

盖革-米勒计数器
Geiger-Müller counter

气体电离探测器。是H.盖革和P.米勒在1928年发明的。与正比计数器类似,但所加的电压更高。带电粒子射入气体,在离子增殖过程中,受激原子退激,发射紫外光子,这些光子射到阴极上产生光电子,光电子向阳极漂移,又引起离子增殖,于是在管中形成自激放电。为了使之能够计数,计数器中充有有机气体或卤素蒸气,能吸收光子,起到猝熄作用。盖革-米勒计数器优点是灵敏度高,脉冲幅度大,缺点是不能快速计数。

盖革计数器计数多少算正常,每分钟多少次计数后,...

淘宝上流行的408Y是30-50个脉冲每分钟,这是宇宙的背景辐射。每个管子因为个体的不同,具体需要标定。简单做法是到地下地铁站、地下车库里面,除非那里用的石材本身有含有放射性物质,一般这些地方的计数就可以做为本底噪声了。
如果每分钟多计了一个脉冲则就是0.01uSv。比如本底是35,1分钟内计数值为45,则辐射是0.1uSv。
具体的危险标准可以看下面的地址,注意:图片是缩略的,点小图看大图。

http://www.ourdev.cn/bbs/bbs_content.jsp?bbs_sn=4631314&bbs_page_no=1&search_mode=4&search_text=flyunlimit&bbs_id=9999

关于盖革计数器原理

很久没看了,可能有记错的,见谅。
问题一:如果遇到强辐射,不给盖革管两端加上比“管内气体的击穿电压稍低”,只加上低电压,是不是也可以击穿盖革管,产生脉冲放电?

可以这么认为。理论上也可以这么用。
问题二:如果这样的话,判断辐射强度为什么需要计数?而不是看能够击穿盖革管内气体放电的最低电压(此时低辐射无法产生放电)?

实际上没办法操作。来了一个辐射,你要知道最低击穿电压在哪里,就只能改变外电场,一点点加电压试。可能还没来得及找到最低电压,这个辐射信号就过去了。
而现在实际使用时,根本不用改变最低电压,放那儿就好了。辐射来的时候,虽说宏观上强度有变化,但是微观上确实一个一个光子打过来的。你每来一个光子就击穿一次,数单位时间到底击穿了多少次(多少个脉冲信号),就知道单位时间来了多少个光子,就可以知道辐射强度了。所以问题就简化成了如何区分脉冲信号的问题了,这总比你用个超高频电源信号不断扫描电压方便得多吧?
问题三:辐射强辐射弱都一样,都需要给两端加上那恒定的电压,辐射强的只是进入管内的高速粒子更多一些,导致的单位时间内计数多一些而已?
一般同一个辐射源,产生的高能光子能量应该差不多。所以只需要数进入多少光子就可以了。盖格计数器我看到的是用来测X射线强度的。所以每个过来的光子能量差不多。难道还可以用来测高能粒子?这我就不知道了。高能粒子源源不断打进去,原子那还不在计数器里边囤积了?

盖革计数器 需要注意什么

中文名称:盖革-米勒计数器 英文名称:Geiger-M黮ler counter;GM counter 其他名称:盖革计数器 定义:一种专门探测电离辐射(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强度的记数仪器。由充气的管或小室作探头,当向探头施加的电压达到一定范围时,射线在管内每电离产生一对离子,就能放大产生一个相同大小的电脉冲并被相连的电子装置所记录,由此测量得单位时间内的射线数。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盖革-米勒计数器 一种专门探测电离辐射(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强度的记数仪器。由充气的管或小室作探头,当向探头施加的电压达到一定范围时,射线在管内每电离产生一对离子,就能放大产生一个相同大小的电脉冲并被相连的电子装置所记录,由此测量得单位时间内的射线数。
目录
英文 介绍 盖革计数器 构造及原理 历史 编辑本段英文  Geiger-Müller counter 编辑本段介绍  气体电离探测器。是H.盖革和P.米勒在1928年发明的。与正比计数器类似,但所加的电压更高。带电粒子射入气体,在离子增殖过程中,受激原子退激,发射紫外光子,这些光子射到阴极上产生光电子,光电子向阳极漂移,又引起离子增殖,于是在管中形成自激放电。为了使之能够计数,计数器中充有有机气体或卤素蒸气,能吸收光子,起到猝熄作用。盖革-米勒计数器优点是灵敏度高,脉冲幅度大,缺点是不能快速计数。1908年,德国物理学家盖革(Hans Wilhelm Geiger,1882-1945)(左图)按照卢瑟福(E. 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的要求,设计制成了一台α粒子计数器。卢瑟福和盖革利用这一计数器对α粒子进行了探测。   1909年盖革和马斯登(Ernest Marsden,1889-1970)在实验中发现α粒子碰在金箔上偶尔会发生极大角度的偏折。卢瑟福对这个实验的各种参数作了详细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   从1920年起,盖革和德国物理学家米勒(E. Walther Muller,1905-1979)对计数器作了许多改进,灵敏度得到很大提高,被称为盖革-米勒计数器,应用十分广泛。   盖革-米勒计数器是根据射线能使气体电离的性能制成的,是最常用的一种金属丝计数器。两端用绝缘物质封闭的金属管内贮有低压气体,沿管的轴线装了金属丝,在金属丝和管壁之间用电池组产生一定的电压(比管内气体的击穿电压稍低),管内没有射线穿过时,气体不放电。当某种射线的一个高速粒子进入管内时,能够使管内气体原子电离,释放出几个自由电子,并在电压的作用下飞向金属丝(上图)。 这些电子沿途又电离气体的其它原子,释放出更多的电子。越来越多的电子再接连电离越来越多的气体原子,终于使管内气体成为导电体,在丝极与管壁之间产生迅速的气体放电现象。从而有一个脉冲电流输入放大器,并有接于放大器输出端的计数器接受。计数器自动地记录下每个粒子飞入管内时的放电,由此可检测出粒子的数目。   1937年盖革和物理学家席勒(Leo Szilard,1898-1964)(右图)用九个盖革-米勒计数器排成一个环形,测定了宇宙射线的角分布。   盖革-米勒计数器是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中不可缺少的探测器,至今仍然是实验室中敏锐的“眼睛”(左图)。 编辑本段盖革计数器  盖革计数器。图中左下角的黑色管是其探测器——盖革管。   盖革计数器的原理图盖革计数器(Geiger counter)又叫盖革-米勒计数器   (Geiger-Müller counter),是一种用于探测电离辐射的粒子探测器,通常用   于探测α粒子和β粒子,也有些型号盖革计数器可以探测γ射线及X射线。 编辑本段构造及原理  盖革计数器是根据射线对气体的电离性质设计成的。其探测器(称“盖革管”)   的通常结构是在一根两端用绝缘物质密闭的金属管内充入稀薄气体(通常是掺   加了卤素的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等),在沿管的轴线上安装有一根金属丝   电极,并在金属管壁和金属丝电极之间加上略低于管内气体击穿电压的电压。   这样在通常状态下,管内气体不放电;而当有高速粒子射入管内时,粒子的能   量使管内气体电离导电,在丝极与管壁之间产生迅速的气体放电现象,从而输   出一个脉冲电流信号。通过适当地选择加在丝极与管壁之间的电压,就可以对   被探测粒子的最低能量,从而对其种类加以甄选。   盖革计数器也可以用于探测γ射线,但由于盖革管中的气体密度通常较小,高能   γ射线往往在未被探测到时就已经射出了盖革管,因此其对高能γ射线的探测灵   敏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碘化钠闪烁计数器则有更好的表现。 编辑本段历史  盖革计数器最初是在190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汉斯·盖革和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卢   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为了探测α粒子而设计的。后来在1928年,盖革又和   他的学生米勒(Walther Müller)对其进行了改进[1],使其可以用于探测所有   的电离辐射。   1947年,美国人Sidney H. Liebson在其博士学位研究中又对盖革计数器做了进   一步的改进[2],使得盖革管使用较低的工作电压,并且显著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这种改进也被称为“卤素计数器”。   盖革计数器因为其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探测范围广泛,至今仍然被普遍地使   用于核物理学、医学、粒子物理学及工业领域。
具体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323681.htm?subLemmaId=323681&fromenter=%B8%C7%B8%EF%BC%C6%CA%FD%C6%F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