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传统小吃“狗不理”包子,其名字来源真的和狗有关吗 小鸡宝宝今日答案早知道3月21日

整理:游戏131
作者:网络收集 时间:2021-03-20 15:30:28

狗不理包子名字的由来?

狗不理始于清朝咸丰年间,由直隶省武清县下朱庄人高贵友创始,高贵友乳名叫“狗子”,他自幼居于天津,在当时南运河畔的刘家蒸吃铺做帮工和学徒,高贵友用3年掌握做包子和其他面食的手艺,然后开办一家名“德聚号”的小吃铺,专营包子。

由于当时德聚号的包子色香味形俱佳,生意十分兴隆,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因此,很多顾客都戏称他为“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而他所经营的包子便因此而得名“狗不理包子”。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说道:“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的香,食之长寿。”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扩展资料:

1916年(民国五年),高贵友病故,其子高金铭继承产业,转年在南市东大街立了分号。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把侯家后老号迁址到北大关桥口。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将老号、分号合并,迁址到天祥商场后门(今辽宁路),设立新号“德聚号”。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高金铭之子高焕文继承产业,经营至1952年歇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天津市将狗不理包子收归国有并将店铺迁和平区山东路,后又在南市食品街设立了分店。2001年,“狗不理”总店扩建。

随着“狗不理”的发展,所经营的品种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逐渐形成6大类、98个品种的包子。技师们精心研制出以鸡、鸭、鱼、肉、海鲜及应时蔬菜、野菜、菌类为原料,采用蒸、煮、烤、烙等多种烹调技法做出了金针包、龙凤包、鸳鸯包、香芹包、什锦包、大虾韭菜包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不理包子

天津狗不理包子名称的来由是什么

狗不理的包子,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做出名的,并不是原来的店主,而是一个学徒,学习到基本功夫以后,精益求精,做出声誉来的。“狗不理”便是这个学徒的乳名。在旧中国民间的习惯,婴儿出生,父母为了顾虑孩子娇弱,所谓多灾多难在旧社会缺乏医疗,崇尚迷信的情况下,便取一个粗贱的乳名,什么狗患丫头之类(男孩子有时也取丫头的名字,是一种重男轻女的恶习),认为这样妖魔鬼怪就不会注意了,狗不理当然更不在意了。就是这个狗不理的学徒(年代长久,真名字已无人过问了),为人厚道,学艺勤恳,三年出师以后,学到一身好手艺,成为做包子的高手,给师傅赚了不少钱。 后来师傅死了,他便单独自己经营,本钱小,不能设大字号,便在运河码头开一家小铺,做包子专门卖给一些码头船夫,往来商贩,大多数都是家乡人,既无字号招牌,同乡们仍旧叫他的小名,于是狗不理便和包子联系起来了。加之他做事老诚,手艺又好,做出来的包子,货真价实,味道鲜美。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狗不理的包子成了名产,顾客也从劳动群众,小市民慢慢发展到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据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现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练兵闻(那时他是清朝的直隶总督),为了奉承慈德太后,买了专程进贡到北京,得到太后的赏识,狗不理的包子,身价便更高了。从此生意兴隆,钱赚多了,才正式在天津市内开了“德聚号”,然而知道的仍旧不多,一般都还是叫“狗不理”。1949年的老板,已经是狗不理的第三代,大家才晓得狗不理原来姓高。公私合营,收归国营以后,一度质量低落,最近发还私营,包子又很受欢迎了。 狗不理的包子和一般包子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它所以享盛名,全在于真材实料,制作认真。当年好管闲事,曾去访问店东,他告诉我们,狗不理包子调馅最考究,完全是用炖得很浓厚的骨头汤,馅子向选得好,而且肥瘦搭配,比例按季节有所不同:冷天肥的较多,夏天肥的较少,春秋和暖,肥瘦对开,这样就能不显肥腻,软嫩适口;馅子斩得细而匀,浓汤拌得润而爽,再加葱姜配味;发面不能太老,擀皮子要薄而带劲,包馅子不冒顶,不跑油,褶子密,外观好,讲究要一个包子15个褶不多不少,一两面包3个,大小没差别,这都是有特色的地方

请问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名字来源是什么?

最早的狗不理只是一个小小的包子摊,老板小名叫狗子。自己一个人,包,蒸,卖。由于包子味道好,客人很多,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让客人自己交钱,找零,狗子只管蒸包子,给客人拿包子。从不理会客人交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久而久之,客人们就叫这个包子为狗不理了。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相传这个包子铺是清同治时期开的。 店主姓高明贵,小孩名叫“狗仔队”。 据高贵友的母亲说,高贵友小时候脾气很倔。 当他起床的时候,他甚至不让狗捉弄他。 

因此,邻居们取笑他,称他为”狗忽视”。 后来,高贵有去学做菜。 他的包子不仅选料精致,而且工艺精湛。 味道鲜美,特色鲜明,深受广大食客的好评和喜爱。 慈禧太后很喜欢这种味道,忍不住对它赞不绝口。

 从此,这种包子,“一门龙,声价十倍” ,也闻名于世,生意越来越红火,顾客前来品尝包子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成群结队,常常高朋满座。 后来,高贵友突然想出了一个新的生意点子: 即使店里的桌子上有几大篮干净的筷子,顾客们想买馒头,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里,然后按照碗里的钱数付给馒头。 顾客吃完了饺子,放下碗筷离开了商店,和贵族朋友从头忙到尾没有一句话。

 邻居们取笑他说: “狗仔队卖包子,都不管”。后来,他的店被浓密的邻居们命名为狗不理,他的馒头被叫做去相信,没有来自贵族朋友的反对。 一旦这家店铺的名字流传开来,远近闻名,流传至今,可谓久盛不衰。

扩展资料

历史文化: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

1973年时,毛泽东主席有一次和大家谈到了天津的美食,特别想到了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生活管理员吴连登为此还专程到天津,给主席买回去了“狗不理”,主席吃后特别高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天津有的小吃包子这么有名为什么...

据说天津曾经有一家包子铺,叫沟北里。这家商店的包子很好吃他们被称为“沟北里”馒头。后来,它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不知道“沟北里”是一个地名,误称它为“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有名的风味。它又白又软,大小一样,底厚一样,咬一口直流油,但不油腻,味道很鲜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点?它特别强调材料和生产。具体做法是,在肥瘦新鲜猪肉3:7的比例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加入排骨汤或牛肚汤,再加入细磨麻油、特制酱油、姜粉、洋葱粉、味精等,小心拌入包子馅中。包皮采用半毛面,混合时一般要求水温保持在15℃左右。将钢带搓匀后,放入药剂,轧制出直径约8.5cm、厚度均匀的圆皮。把馅料包好,用手指小心捏一下,同时把褶子扭一下。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密度相同,如白菊花的形状。然后放在炉子上,用硬煤气蒸5分钟。然而,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怎么会有“狗不理”这样奇怪的名字呢?

据说清朝时,天津附近的武清县杨村住着一个年轻人。他有一个高贵的名字。他很固执,脾气很好。如果他违背自己的脾气,九头牛就不会回来了,也没有人会在意。这一天,又爆发出一股高贵的母牛脾气。他父亲吓得他不敢理睬。他母亲劝他不要理会,只是扭动他的脖子,什么也不说。母亲叹了口气说:“你真是个大脾气。一条狗怎么不理你!”这意味着他脾气很坏,连狗都不肯照顾他。“不理狗”这个绰号就这样流传开来。

转眼间,贵族已经长成14岁了,脾气还很暴躁倔强。我父亲怕在村里惹麻烦,就派人带他去天津学点本事,找点事做。刘的蒸食品店正好位于天津南运河边,需要一点帮助。高贵被引入。刘家蒸食品店主要经营蒸食品和肉包子。它为靠运河为生的船夫、跟踪器和小贩提供物资。这工作很繁重。虽然高贵暴躁,但他们习惯吃硬零食,所以他们工作很努力。商店里的主人非常喜欢他。有些贵族很聪明。他们一学什么都能学。所以,店里专门请他们学习做馒头。由于他们的勤奋和学识,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导,他们的馒头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很快就会名不见经传。

经过三年的全面分工,高贵有已经精通各种包子制作工艺,于是他独立出来,专门开了一家包子小吃店。由于工艺精湛,做工很认真,从不掺假,做出来的包子很好吃,很快名声大噪越来越多的人来吃他的包子。因为人们习惯叫他“狗不理”,所以他做的包子也叫“狗不理”。我没想到这个特别的名字会让他的生意更红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