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王:全面战争》各类步兵及骑兵优缺点解析

整理:游戏131
作者:网络收集 时间:2020-07-04 15:30:42

关于全面战争三国兵种取舍,冲击骑兵和冲击步兵还...

军团移动要根据敌军状况,敌军强势就要加上厚度,敌军群就可以一排尽量拉宽阵线对敌军形成包围。
骑兵冲锋需要单独操作,因为自己一队骑兵A过去冲击一队敌兵,在接敌前自己人就会先撞到一起,骑兵冲锋会被打断,速度掉下来了冲击力大降。还有不要随便A过去,这游戏是有士气的,骑兵要寻找对方侧翼和背部攻击会使对方士气崩溃从而无心恋战开始逃跑。无论什么骑兵都不要太恋战,冲了就跑基于冲才是上策,所有骑兵一般都不要轻易冲击敌军正面尤其是枪兵,还有枪兵反骑只是对于正面和肉搏来说的,因此冲击枪兵侧翼和背部一样是可以的
弓骑兵在于骚扰勾引,打乱敌军阵型,主要杀伤还是交给步兵和骑兵吧
远程可以攻击对方箭塔,投石机之类的效果最好,弓兵之类效果很差,得不偿失。
步兵遇敌可以阔住所有人A过去,但是最好不要那么做,否则会损失惨重,士气系统决定了,阵型在战斗中的关键作用,你要时刻保护的侧翼和背部防止对方迂回包抄,同时寻找敌军的薄弱处突破,攻击敌军侧翼和背部,

骑兵对战步兵的优势

正文:
在我们详细考察一下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和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之前,有必要对骑兵与步兵进行分类,骑兵的分类,至少是分为马镫时代和无马镫时代,因为马镫能将骑兵与马匹很好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使马镫时代骑兵的突击能力大大增强.在《马镫和封建主义——技术造就历史吗?》译文及评注中,有如下文字:"马镫,除了由鞍鞯和驰驱所提供的前后两方的支撑之外,又加上了侧面的支撑,于是有效地把马和骑者溶合成为足以发挥前所未见的强力的一个单独的战斗单位。战士的手不再直接用于打击了,它只用来指导打击的方向。马镫就这样用马力代替了人力,无限量地加大了武士损害他的敌人的能力。"为了在下文中便于叙述,暂不对骑兵进行更详细的分类,而步兵则可以非常简单的分为轻步兵和重步兵,如果再细分一点,可以分出一类中装步兵.

如果一支以骑兵为主力和一支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对抗,那么我们可以不难发现:
1,骑兵对步兵的最关键的优势:机动能力强,能打击对手的任何的一处弱点。可以在关键时刻做猛烈突袭插入敌阵的中心起到极大的破坏的作用。骑兵一般是主要的突击力量,骑兵从侧后突击敌人的阵势,配合正面主力的进攻。
2.骑兵有速度和力量以及高度的优势,马匹的重量和速度加强骑兵的冲击力和打击力,是非常强悍的突击力量,步兵在这方面明显劣势。
3.骑兵有气势和心理上的优势,居高临下看人让人有成就感和优越感,相反的则让人有自卑感和危机感.
4,步兵由于机动上的劣势一般是处于防守地位.一般无法主动进攻及追击,在追击作战中如果没有大量骑兵投入,难以取得很大的战果。
5,在丛林、山川以及攻城与守城作战时步兵又占有优势,骑兵在狭小的地带无法发挥其机动等优势。所以在我国南方水网密布地带,骑兵难以有所作为,同时,在西方的意大利半岛,伊里比亚半岛(现在的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巴尔干半岛(主要是以前的希腊,马其顿,色雷斯),大量的骑兵同样难以有用武之地,骑兵由于对地形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在很多地区不能发挥其战斗力,我想已经形成共识,在本文中就不详细探讨了。步兵的正面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在其侧面与后面则非常之薄弱,做个简单的模型,如果我军拥有步兵一万名,那么如果我们的正面拥有200人则侧面只有50人.
对于以上5点优劣,我想不论是人多势众的骑兵圣教拥护者还是铁杆的步兵派人物,都不会有任何意见吧^_^.
步兵对骑兵除了拥有在丛林、山川以及攻城与守城作战时的优势外,如果采用某种战略或者战术手段使骑兵进攻我严整步兵方阵的正面,那么步兵将拥有巨大的战术防御的优势。下面我将列举历史上的战例并进行具体的分析。(有些类似的战例在后面还将出现,暂不列举)
战例1,塔吉纳会战
552年春天,宦官出身的东罗马帝国军事统帅纳尔塞斯率领大军从陆路进入意大利。他的兵力正确数字无法知道,可能是两万人左右。
   哥特统帅托提拉本来在罗马附近,当他听说纳尔塞斯已经到达拉文那的消息后,马上率领他的全军(只留下了2,000骑兵随后赶上)越过了图斯卡尼,并在塔吉纳村驻营,在相距敌人南面约十三英里时(注:他的兵力实数已不可考,但可能比罗马军要少得多。这从后文中纳尔塞斯派遣使节来劝告他投降也可以看出来),他接见了纳尔塞斯派来的使节。这个使节告诉他说前途已经毫无希望,劝他立即投降,不过又说如果他决心作战,便请他选定一个日期。他狡黠的回答纳尔塞斯说,八天以后,我们决一雌雄好了。纳尔塞斯识破了他的诡计,决定第二天就出战。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托提拉已经进军到距离他的战线只有两箭射程那么远了。
   两军在一个狭窄的平原(地形)上对峙,这个平原夹在希吉亚与塔地罗之间,在阿彭尼斯山中,东面为该山脉主峰的山麓,西面为一列丘陵----即古比奥山地。在罗马军战线左翼的前面,有一个独立的小山,它可以控制一条通到罗马军后方的山路。纳尔塞斯认识到这个小山的战术重要性,在会战前夜派了50名弓弩手去将它占领了,第二天上午虽然一再受到哥特骑兵攻击,但却始终坚守不退(守住通往后方的战术要地既然只使用了50人,仅仅为全军的400分之一,有点不可思议。。。)。
   在会战中,双方都排列自己的阵线。托提拉还是依照哥特人的惯例,把骑兵列在前面,而把所有的步兵(多数为弓弩手)列在第二线,他的想法是要在一个冲锋之下,就击破敌军的中央部分以赢得这次会战。
   为了应付这种正面攻击,纳尔塞斯采取了一个新奇的战斗序列。纳尔塞斯命令八千名伦巴第人、西里西亚人和其他杂牌部队都下马,中央正当着弗拉米尼安大道,摆成一个坚强的方阵(哈!,这么多骑兵下马做步兵,严重违反了骑兵圣教的教义^_^。这种违背骑兵
圣教教义的行为在以后的战局中还多次出现,如1332年的杜普林山战役和1333年的哈利敦西尔战役等等,足可见重步兵的重要性与骑兵并非一定优胜步兵)。在它两翼,各用四千名罗马徒步弓弩手做为掩护。这两个侧翼向前倾斜,如果敌军冲入中央位置,就不仅会扑个空,并且两面会受到弓弩手的包围,暴露在箭雨之下。为了保护他的弓弩手,纳尔塞斯又把罗马的骑兵排列在他们的后面,每翼五百人。在左翼的小山之外,他又放置了一千名骑兵(显然是作为突击力量与追击力量),命令他们一等敌人步兵开始行动就立即冲到他们后方予以夹击。
   纳尔塞斯把主动权让给托提拉,等候他进攻(因为他想占有战术防御的优势,那么必
须等待对手进攻)。这个等候的时间颇长,因为哥特王同时也在等待他那两千骑兵。为消
磨时间起见,他就一个人在两军之间的空地上,单独穿着光彩夺目的盔甲表演马术(真是有闲情雅致啊,看来他很有些轻敌。如果此时突然从罗马军中闪出一员李广似的猛将,觑得托提拉门面较亲,拈弓搭箭,托提拉同学应玄而倒,那员猛将复拍马挺枪,一枪结果了性命,可如何是好!?哈哈,yy耳)。大约正午时候,当那两千骑兵到达之后,他就命令全体用膳而自己也脱下盔甲,穿上一件普通士兵的衣服。他这样做是想引诱敌人也解散行列吃饭,可以向他们发动奇袭。不过他失望了,因为纳尔塞斯早已下了严励的命令,不准任何人离开阵地、坐卧或吃饭。不过他并非不准他们吃一点东西,所有人都只能站在原地进食,不准放下兵器。
   中午用膳之后不久,哥特骑兵遂展开了会战的序幕,一直打到夜幕低垂时为止。哥特人并不注意敌军两翼的弓弩手,直接突击中央方阵,结果是中央的骑兵为敌军方阵前的矛林所阻,而两侧的骑兵又被弓箭射翻。真是戈如苇列,矢如飞蝗。立即有数以百计的哥特人落马,这些逸马四处飞跑,在他们的行列中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似乎只有第一次冲锋是有组织的,以后就是零星集合起来兵力各自为战。快到黄昏时候,罗马人才开始进攻,这时哥特骑兵已无抵抗余力,立即向后退走。正如普罗库波斯所说的,他们并非想退到步兵的后面喘息一下再战,而是想逃走。这时哥特步兵却不展宽他们的间隔来收容骑兵,也不站稳阵脚援助骑兵,却在骑兵的前面抢先跑了。混乱之中,他们更是互相残杀,这是夜战中常见的事情。这是枪矛和弓弩联合使用的第一次战斗,已经获得完全的成功。
   会战中有6,000名哥特兵被杀,所有被俘者也一律被屠杀,包括许多过去的罗马逃兵,连同托提拉本人在内,他是在会战中受了重伤,被捉到卡普莱村中,在那里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管托提拉采取进攻行动的理由是什么,此战例充分说明了步兵占有战术防御优势,并且能够借助地利有效的掩护自己的侧翼。

步兵骑兵最好比例是多少

行军速度根据《三国志》与《晋书》中相关记载,孟达在新城起事,司马懿从南阳(即宛)出征,新城与南阳相距1200里(相当于现在的450公里),司马懿仅用8天时间就兵临城下,平均每天行军56公里(司马懿的部队是步兵),另据《荀子》一书中记载,魏国的“武卒”是按一定条件选拔的,其中就有一条身负武器、甲以及三日军粮,半天必须能走“百里”(相当于现代的30公里)。这几个数据告诉我们古代步兵的行军速度一天“百里”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加快行军,一天五六十公里也是能做到的。骑兵一般是步兵的4~5倍的速度。

帝国全面战争步兵炮部署在什么位置好?放步兵后面...

这个没有一定的位置的,就像真实打仗一样,你要根据敌人的种类和地形以及自己的战术来选择。
我反正是通常尽量选择榴弹炮,步兵炮选骑兵能拖着跑的那种轻型炮。。重型步兵炮很少用
不过如果你一定要用。。就要考虑很多了,下面只讲野战,因为攻城没技术含量,都是放前排轰城墙。
己方的配兵不考虑太奇葩的,标准的大量列兵+骑兵,辅助少量轻步兵。
敌方以大量骑兵为主:将步兵炮集中在阵地一侧,身后准备好保护用的列兵和反冲击的骑兵。开场一轮实心弹,集火只打炮兵这侧准备冲炮的敌骑。(如果你炮够多,可考虑放弃第一轮实心弹,直接准备榴霰弹在对方进入射程时开火)第二轮就切榴霰弹,继续打击该骑兵,同样集火打一队,别自由开火。通常很快能打崩1-2队敌骑。这时敌人应该很近了,有机会就切霰弹打一轮,没机会就放弃,炮兵背后的列兵上前三步走,列阵护炮,骑兵冲出去反冲击对方被打残的骑兵。
敌方步兵为主:同样在布置一侧,还是按对方距离实心弹—榴霰弹—霰弹方式打,同样集火打,当对方接近时,没崩也差不多了,骑兵冲一下就好,或者让轻步兵前出射击几下,对方应该就崩溃了。然后微调炮击方向,开始斜侧射,打击边上和己方列兵开始对枪的敌方列兵。
反击敌方炮兵:安排两三队步兵保护一下就行,通常放阵地中央,吸引敌方炮击的同时反击敌方的炮兵,己方其他部队从两侧进攻包抄就行。
地形选择。。。肯定必须选择高地或者平地,不能有崎岖地形和障碍。。布兵时看好。。。

关于古代战争步兵骑兵对阵的一些问题

非也,非也。骑兵如果正面冲击已经摆好了的步兵大阵,说好听点叫勇敢,说得不好听那就是找死!
骑兵一般都是靠突破步兵大阵的侧翼,所以中原王朝的骑兵很多都只是用来掩护侧翼,以及追击的!
步兵大阵前面是长枪手,后面是大刀手,再后面还有弓箭手。尤其是唐宋时期的陌刀,麻甲之类的步兵方阵,都不用长枪兵掩护,直接就和骑兵硬抗的。
步兵主要是输在机动性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