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stellaris》护卫队与战列队战力对比解析
群星护卫队与战列队哪个厉害 护卫队与战列队对比分析
护卫队与战列队对比;
先简单介绍下SL炮和舰体数据大致对比:
从建造时间上算,战列是护卫的八倍,非常准确
从建造成本上算,战列是护卫的十几倍到几十倍
从战力计算上算,战列大概是护卫的十倍
从炮位上算,战列是6L炮,护卫是3S炮,由于1L=4S,所以战列炮位是护卫的8倍,也就是说,一艘战列和8艘护卫上装的炮总量是相等的
从船体裸体血量上算,战列大概是护卫的八倍
如果战列用L炮,护卫用S炮,以中型粒子为例,L炮命中率75%,S炮是82%最关键的是闪避率,假设同样是5级推进器+防御电脑,战列的最终闪避率可以认为是60%/4=15%,护卫的最终闪避率是60%
所以我们简单地建立一个模型:两个相同科技势力同时开始造船,都使用粒子炮,一个造战列一个造护卫,然后决战,不考虑其他,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按照时间关系,得出一战列=8护卫这个比例。
先简单介绍下SL炮和舰体数据大致对比:
从建造时间上算,战列是护卫的八倍,非常准确
从建造成本上算,战列是护卫的十几倍到几十倍
从战力计算上算,战列大概是护卫的十倍
从炮位上算,战列是6L炮,护卫是3S炮,由于1L=4S,所以战列炮位是护卫的8倍,也就是说,一艘战列和8艘护卫上装的炮总量是相等的
从船体裸体血量上算,战列大概是护卫的八倍
如果战列用L炮,护卫用S炮,以中型粒子为例,L炮命中率75%,S炮是82%最关键的是闪避率,假设同样是5级推进器+防御电脑,战列的最终闪避率可以认为是60%/4=15%,护卫的最终闪避率是60%
所以我们简单地建立一个模型:两个相同科技势力同时开始造船,都使用粒子炮,一个造战列一个造护卫,然后决战,不考虑其他,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按照时间关系,得出一战列=8护卫这个比例。
群星纯战列舰编队为什么厉害
群星里面有个战斗速度的说法,护卫舰,驱逐舰的战斗速度最快,也就是在战斗中可以跑的最快来达到接近敌方的目的。而战列的战斗速度最慢,通过长射程的武器可以将敌方的小船扼杀在其攻击距离之内。加上很多特殊武器只能在大型炮塔使用,比如电弧光矛动炮之类的,因此纯战列会很强(当然,如果是跃迁或者被空间陷阱直接被小船贴脸了,那么20艘战列可能打不过50艘小船)
群星stellaris哪个舰船厉害
你至少需要先玩一段时间游戏才能知道这个游戏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就会知道怎么玩,就不会问出这么一个“不专业”的问题了。
游戏里的舰船基本上不存在谁厉害,互相克制的是武器类型和防御类型,而不是舰船。
在设计舰船的界面,你可以看到你已经解锁的武器,很多武器介绍里都有一些说明,比如“无视护盾”“对护盾50%额外伤害”“无视装甲”等特效,这些特效决定了武器的相克。也就是说,你安装了大量无视护盾的鱼雷,而对方的舰船堆了大量的护盾,那么显然你就克制了对方。这里就好比石头剪子布,没有最强,只有互克。
大致上是能量武器比较强势,有好几种武器,有克装甲的有克护盾的,非常强势。其中L位武器光矛尤其强势,大舰队对射绝对神器。
动能武器比较弱势,精度不高,威力不大,但动能武器有个“点防御”,这是克制对方导弹和鱼雷的神器,虽然是武器,却是一种防御类型,对手鱼雷海的时候必须有点防御,不然吃大亏。
导弹(包括鱼雷)系列武器前期相当强势,精度百分之百,在前期的护卫舰大战中可以无视对方舰船的闪避,绝对早期第一。中后期开始弱势,被点防御克制得厉害。
那么,舰船对上述武器有什么影响呢?
主要在于你对舰体的选择。比如说,护卫舰只能选择一个单元,你是要选三个S武器位去正常攻击对手,还是选择一个M武器位去在早期获得M位射程优势,还是干脆放弃武器,选择只有一个S位武器的专注防御的单元?这你都可以选择。而大到战列舰的单元则有4个,是选择全部L位配备光矛充当太空炮台的角色,还是配上一大堆S和M位武器充当前线攻坚坦克的角色,这都看你的选择。总体说来,L位武器比同一种武器的M和S位威力和射程都有较大提高,伤害肯定较高,但是也意味着输出点的减少,这就要看取舍了。我的战列舰一般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全L位的光矛战舰,躲在后面专注输出,另一个类型是一半L位武器,另一半是各种SM,其中配备不少点防御,起到防止敌人鱼雷海的作用,毕竟谁都不知道你的下一个敌人会怎么配备武器。
舰船的总体上是这样:
越大的船,比如说战列舰,其伤害输出效率越高。尤其是那种全L位的光矛大舰,一艘战舰等于一大堆小船的攻击火力。但是这种全L位战舰在武器上消耗动力太多,肯定要把大量的位置用在反应炉上,这样其防御肯定惨不忍睹,所以这种大舰十分怕对方的小舰群围殴。
而越小的舰,比如说护卫舰,其伤害输出效率不太高,但是极其灵活,又有闪避率高、制造周期短,价格便宜等优势,所以把一艘大舰的钱换了去造小舰,肯定完爆大舰,这就是说小舰性价比极高。
两者一综合,结果就出来了。正确的舰队配置是这样:
大舰装远程的武器(60射程的光矛、动能轨道炮、L位鱼雷等),打仗的时候大舰速度慢,一定自然落在后面,强力输出火力。
而小舰装狗斗武器(只管伤害高,不管射程,近点无所谓),打仗的时候因为速度快自然而然上千去形成前面的防线,保护后面脆弱的大舰。
这样的战斗就比较理想了。战斗结束,需要补充的基本上都是前面的小舰,便宜而且制造速度快,很快就能再次形成战斗力。
个人有个惨痛教训:
初次玩的时候不太懂这个,觉得战列舰霸气,于是把护卫舰都拆了,造了30多艘战列舰编成一个纯战列舰大队,命名为无敌舰队。结果这个无敌舰队被敌人战力数值不到我一半的敌人护卫舰大队给灭编了。事实证明,战列舰不用护卫舰护卫,就是一个薄皮大馅的饺子,遇上蛮不讲理的护卫海就是个死。
而之后又取档重来,造了10艘战列舰,30多护卫舰,这次的战力显示比无敌舰队要小,可是再去打那个敌人舰队,损失3艘护卫舰就把敌人灭编了。
游戏里的舰船基本上不存在谁厉害,互相克制的是武器类型和防御类型,而不是舰船。
在设计舰船的界面,你可以看到你已经解锁的武器,很多武器介绍里都有一些说明,比如“无视护盾”“对护盾50%额外伤害”“无视装甲”等特效,这些特效决定了武器的相克。也就是说,你安装了大量无视护盾的鱼雷,而对方的舰船堆了大量的护盾,那么显然你就克制了对方。这里就好比石头剪子布,没有最强,只有互克。
大致上是能量武器比较强势,有好几种武器,有克装甲的有克护盾的,非常强势。其中L位武器光矛尤其强势,大舰队对射绝对神器。
动能武器比较弱势,精度不高,威力不大,但动能武器有个“点防御”,这是克制对方导弹和鱼雷的神器,虽然是武器,却是一种防御类型,对手鱼雷海的时候必须有点防御,不然吃大亏。
导弹(包括鱼雷)系列武器前期相当强势,精度百分之百,在前期的护卫舰大战中可以无视对方舰船的闪避,绝对早期第一。中后期开始弱势,被点防御克制得厉害。
那么,舰船对上述武器有什么影响呢?
主要在于你对舰体的选择。比如说,护卫舰只能选择一个单元,你是要选三个S武器位去正常攻击对手,还是选择一个M武器位去在早期获得M位射程优势,还是干脆放弃武器,选择只有一个S位武器的专注防御的单元?这你都可以选择。而大到战列舰的单元则有4个,是选择全部L位配备光矛充当太空炮台的角色,还是配上一大堆S和M位武器充当前线攻坚坦克的角色,这都看你的选择。总体说来,L位武器比同一种武器的M和S位威力和射程都有较大提高,伤害肯定较高,但是也意味着输出点的减少,这就要看取舍了。我的战列舰一般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全L位的光矛战舰,躲在后面专注输出,另一个类型是一半L位武器,另一半是各种SM,其中配备不少点防御,起到防止敌人鱼雷海的作用,毕竟谁都不知道你的下一个敌人会怎么配备武器。
舰船的总体上是这样:
越大的船,比如说战列舰,其伤害输出效率越高。尤其是那种全L位的光矛大舰,一艘战舰等于一大堆小船的攻击火力。但是这种全L位战舰在武器上消耗动力太多,肯定要把大量的位置用在反应炉上,这样其防御肯定惨不忍睹,所以这种大舰十分怕对方的小舰群围殴。
而越小的舰,比如说护卫舰,其伤害输出效率不太高,但是极其灵活,又有闪避率高、制造周期短,价格便宜等优势,所以把一艘大舰的钱换了去造小舰,肯定完爆大舰,这就是说小舰性价比极高。
两者一综合,结果就出来了。正确的舰队配置是这样:
大舰装远程的武器(60射程的光矛、动能轨道炮、L位鱼雷等),打仗的时候大舰速度慢,一定自然落在后面,强力输出火力。
而小舰装狗斗武器(只管伤害高,不管射程,近点无所谓),打仗的时候因为速度快自然而然上千去形成前面的防线,保护后面脆弱的大舰。
这样的战斗就比较理想了。战斗结束,需要补充的基本上都是前面的小舰,便宜而且制造速度快,很快就能再次形成战斗力。
个人有个惨痛教训:
初次玩的时候不太懂这个,觉得战列舰霸气,于是把护卫舰都拆了,造了30多艘战列舰编成一个纯战列舰大队,命名为无敌舰队。结果这个无敌舰队被敌人战力数值不到我一半的敌人护卫舰大队给灭编了。事实证明,战列舰不用护卫舰护卫,就是一个薄皮大馅的饺子,遇上蛮不讲理的护卫海就是个死。
而之后又取档重来,造了10艘战列舰,30多护卫舰,这次的战力显示比无敌舰队要小,可是再去打那个敌人舰队,损失3艘护卫舰就把敌人灭编了。
群星Stellaris航空母舰怎么制造 如何改造战舰
目前因为舰载机的射程太近,舰载机几乎没有使用价值,所以像星际争霸里神族大舰那样的轰轰烈烈蜂拥而出的场面不会有。所以航空母舰就不要想了,造出来只会让你想哭,老老实实造光矛战舰吧。
造舰之前先去左上角的舰船设计界面设计一下舰船。先把那个自动最佳给去了,电脑自动设计的战舰惨不忍睹。然后在上面选择模块,护卫舰只有一个模块,而战列舰有4个模块,选完之后就可以在上方给军舰装武器,在下方给军舰装动力和装甲护盾,右边还可以选择装引擎、探索装置等,战列舰还有一个独有的东西就是光环。为了充分利用光环,最好能多设置几种战列舰,把每种光环都带上,战列舰不仅自己强,还能削弱对手和强化自己舰队的其他军舰。
造舰之前先去左上角的舰船设计界面设计一下舰船。先把那个自动最佳给去了,电脑自动设计的战舰惨不忍睹。然后在上面选择模块,护卫舰只有一个模块,而战列舰有4个模块,选完之后就可以在上方给军舰装武器,在下方给军舰装动力和装甲护盾,右边还可以选择装引擎、探索装置等,战列舰还有一个独有的东西就是光环。为了充分利用光环,最好能多设置几种战列舰,把每种光环都带上,战列舰不仅自己强,还能削弱对手和强化自己舰队的其他军舰。
《群星stellaris》舰队怎么配置
首先有一个指导思想,一支舰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能是高级的巡洋舰和战列舰,毕竟维护费和制造周期太长。以战列舰为例,维护费一艘就要十个矿石左右,制造周期没有组件加成要480天,造价在2000矿石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幸的遇上了你战胜不了的类型的敌人,并损失了几艘战列舰,你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才能重新形成战斗力,这时候你的帝国早就覆灭了。与战列舰相比,最开始的护卫舰以及早期主力驱逐舰的制造周期和成本都很低,即使一次战斗失利,就算你在后方只有一个安全的太空港,480天的时间就可以造出十艘护卫舰或者五艘驱逐舰,如果你有多个太空港可以很快完成装备的更新来应对敌人。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支舰队的实力不光是由面板的军事力量决定的,而应该更多与舰艇的数量有关系,因为每一艘舰艇都有独立的闪避值,当被同样的火力攻击的时候,相应的每一艘舰艇被击中的概率会下降。这样来看,一支联合舰队的主要组成部分(70%到80%)应该都是护卫舰和驱逐舰这种辅助舰艇,其中护卫舰占的比例应该是最大的。
舰队中主要的角色我觉得有以下几种:输出,防御,消耗。
他们的位置,一般是输出在最后排,消耗在最前排,防御要根据战场情况看。
输出负责破坏对手舰队,防御是为了保护自身的重要船只,消耗就是吸引火力。
最原始的只有护卫舰的太空战斗中,护卫舰担当了三个角色。
等到有驱逐舰的时候,护卫舰就把输出转交给了驱逐舰。
再到后面有了巡洋舰和战列舰,驱逐舰又把输出交给了后两者,自己退到了防御和消耗的角色上。
但是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划分,因为巡洋舰和战列舰经过特殊改造也可以担当防御的职责。
接下来我就用人类的战舰模板分析一下怎样造出你想要的特定角色的战舰。
首先是护卫舰的三个模块
最早肯定要用strikerCore(打击核心),不然你根本没有输出。后期也可以用,装一个鱼雷来打击对手的大船。
但是等到驱逐舰出现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制造InterceptorCore(截击核心)的护卫舰了,因为这时候护卫舰的职责已经开始向防御转型,可以装备点防和干扰器来辅助驱逐舰。
ShifterCore(运送核心)我一开始觉得是没用的,但是它有两个中型模块,也就是说如果装个护盾或者高级装甲,它比一般护卫舰抗打,后期可以考虑只装一个点防或者干扰器来作为消耗的炮灰。
舰队中主要的角色我觉得有以下几种:输出,防御,消耗。
他们的位置,一般是输出在最后排,消耗在最前排,防御要根据战场情况看。
输出负责破坏对手舰队,防御是为了保护自身的重要船只,消耗就是吸引火力。
最原始的只有护卫舰的太空战斗中,护卫舰担当了三个角色。
等到有驱逐舰的时候,护卫舰就把输出转交给了驱逐舰。
再到后面有了巡洋舰和战列舰,驱逐舰又把输出交给了后两者,自己退到了防御和消耗的角色上。
但是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划分,因为巡洋舰和战列舰经过特殊改造也可以担当防御的职责。
接下来我就用人类的战舰模板分析一下怎样造出你想要的特定角色的战舰。
首先是护卫舰的三个模块
最早肯定要用strikerCore(打击核心),不然你根本没有输出。后期也可以用,装一个鱼雷来打击对手的大船。
但是等到驱逐舰出现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制造InterceptorCore(截击核心)的护卫舰了,因为这时候护卫舰的职责已经开始向防御转型,可以装备点防和干扰器来辅助驱逐舰。
ShifterCore(运送核心)我一开始觉得是没用的,但是它有两个中型模块,也就是说如果装个护盾或者高级装甲,它比一般护卫舰抗打,后期可以考虑只装一个点防或者干扰器来作为消耗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