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4》乐进人物背景介绍
三国演义简介及人物介绍
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作《三国志传》、《三国全传》、《三国英雄志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三国志》)改编之小说,但也让许多人误以为《三国演义》的内容就是三国正史。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有言曰:“演义一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
人物介绍
一、核心人物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
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司马懿
司马懿 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
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
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
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
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3、 刘备
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4、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
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会师,攻取成都。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
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建兴三年(225年)进军南中。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5、孙权
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年病逝。
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二、其他重要人物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三国之中的一些经典人物罗列如下:
1、曹魏
文臣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陈群、华歆、钟繇、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
王粲、蒯越、张继、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贾逵、陈琳、司马懿
武将 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郃、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曹彰、曹纯、于禁、许褚、吕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钟会、邓艾、曹休、张燕、张绣、朱灵、路昭、史涣、韩浩、王凌、孙礼、秦朗、郑文、夏侯尚、毌丘俭、诸葛诞
2、蜀汉 文臣 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许靖、马良、徐庶、陈震、杨仪、费祎、蒋琬、孟优、黄皓、诸葛亮
武将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陈到、李严、姜维、廖化、马谡、马岱、陈式、雷铜、吴兰、王平、任夔、张翼、马忠、张南、冯习、傅佥、关索
3、孙吴
文臣 陆逊、张昭、张紘、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诸葛恪、陆凯、骆统、周鲂
武将 周瑜、吕蒙、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陈武、凌操、凌统、潘璋、朱然、孙桓、马忠、孙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诠
4、
群雄 诸侯 张角、何进、董卓、袁绍、吕布、袁术、刘表、刘璋、马腾、张鲁、韩遂、公孙瓒、韩馥、刘岱、王匡、张邈、孔伷、陶谦、鲍信、桥瑁、袁遗、孔融、张超、张杨、刘度、赵范、金旋、韩玄
黄巾军 张宝、张梁、程远志、邓茂、马元义、赵弘、韩忠、孙夏、管亥、何仪、刘辟、龚都、裴元绍、高升、张闿、韩暹、李乐、杨奉
5、东汉朝廷
文臣 董承、王子服、李儒、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辛毗、陈登、蒯良、王累、韩胤、沮鹄、杨弘、阎象、蒯越
武将 伍孚、李傕、郭汜、颜良、文丑、潘凤、俞涉、武安国、穆顺、华雄、牛辅、张济、樊稠、胡轸、胡车儿、李肃、高顺、张任、高览、曹性、闵纯、纪灵;
马休、马铁、高览、袁谭、袁熙、袁尚、高干、麴义、吕翔、吕旷、韩猛、淳于琼、焦触、张南、马延、雷薄、张勋、陈纪、桥蕤、郝萌、侯成、宋宪、魏续、成廉、蔡瑁、张允、黄祖、苏飞、吕公、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
6、其他人物 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吕伯奢、普净、华佗、于吉、左慈、吉平
扩展资料:
一、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民间流行久远。隋朝《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观看曹操谯溪击蛟的杂戏。唐初刘知几《史通》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故事。譬如宋元时代盛行于都市游乐场之说话,题材多样,作品众多,其中最受欢迎就是取材于三国时代历史之“说三分”。
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霍四究“说三分”之事。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英宗至治年间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演义》。
二、作者
普遍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和他的老师施耐庵合著,但未有明确考证证明。
不过近年对作者亦有争议,学者张志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找到一部明代插图孤本黄正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虽然该版本的封面、序言、目录和附录是明天启三年补订,正文部分却是早年留下的旧版本,这也让原先“嘉靖本为三国演义最早刻本”之说不攻自破。
胡适曾在1930年代说过:“《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来演义家的共同作品。”“《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
三、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精于塑造人物形象,能通过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举止来反映人物独特个性。如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等早已深入民心,性格突出,全赖罗贯中绘形绘声和生动逼真的描写,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善于描写战争场面和政争智斗,描述各战事精彩绝伦,如亲历其境之妙,更首创单挑场面,突显武将于沙场上的勇猛威武与英雄形象。
结构宏伟紧密,全书人物众多,头绪纷繁,情节复杂,惟作者能以蜀汉为中心,抓紧魏蜀吴三国间的冲突矛盾,写来井井有条,脉络清晰,规模宏大。
语言方面夹用文言白话,明快生动,既吸收古代文言的精华,亦加以适当的通俗化,故能“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收雅俗共赏之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少年三国志武将乐进缘分是谁
普攻:对单个敌人造成100%伤害
技能:对一列敌人造成232%伤害,对敌方生命最少的1个武将造成额外伤害175%
技能是对敌方生命最少的1个武将造成额外伤害,这是上好的补刀技能
进击1:攻击+100
精准2:命中率提高10%
激怒:初始怒气增加2点
残暴4:伤害提高12%
猛攻5:攻击提高14%
进击6:攻击+1500
激怒:初始怒气增加2点
致命8:暴击率提高25%
天赋以强化攻击和暴击为铜墙铁壁:与曹仁一起上阵,防御提高18%
合围东海:与张辽、夏侯渊一起上阵,生命提高20%,攻击提高20%
猛胆之士:与程昱一起上阵,生命提高17%
悍勇杀将:与典韦一起上阵,攻击提高17%
贪狼之护:装备贪狼发冠,生命提高14%
兵法大师:装备太公兵法,攻击提高14%
缘分中有3项是提升攻击的
综上:乐进用于补刀和打叛军残部的时候效率很高,是不错的补刀之选,形象也很炫酷,较为推荐。主,对于补刀是加分项
三国志五子良将出现在那一章里面
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在卷末,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知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参考资料:陈寿《三国志》在线阅读及下载 >>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http://www.5156edu.com/html/26386/17.html
谁知道三国中那些重要人物的死亡年纪?
桥玄公祖(109-183)
124年
任安定祖(124-202)
126年
陆康季宁(126-195)
127年
郑玄康成(127-200)
132年
蔡邕伯喈(132-192)陶谦恭祖(132-194)
137年
王允子师(137-192)赵温子柔(137-208)士燮威彦(137-226)
141年
黄琬(141-192)程昱仲德(141-220)
142年
刘表景升(142-208)王烈彦方(142-219)杨彪文先(142-225)
147年
贾诩文和(147-223)
148年
荀悦仲豫(148-209)
149年
司马防建公(149-219)
150年
鲍信(150-190)许靖文休(150-222)
151年
钟繇元常(151-230)
153年
许劭子将(153-198)孔融文举(153-208)张紘子纲(153-212)
155年
曹操孟德(155-220)
156年
刘宏(156-189)朱治君理(156-224)董昭公仁(156-236)张昭子布(156-236)
157年
孙坚公台(157-193)刘繇正礼(157-198)荀攸公达(157-214)华歆子鱼(157-231)
158年
管宁幼安(158-241)
159年
崔琰季珪(159-216)韩暨公至(159-238)
160年
臧洪子源(160-195)
161年
吕岱定公(161-256)
162年
刘备玄德(162-223)胡昭孔明(162-250)
163年
严象文则(163-200)荀彧文若(163-212)杜畿伯侯(163-224)孙邵长绪(163-225)
164年
虞翻仲翔(164-233)
166年
太史慈子义(166-206)
167年
臧霸宣高(167-227)
168年
李通文达(168-209)曹仁子孝(168-223)徐宣宝坚(168-236)顾雍元叹(168-243)向朗巨达(168-247)
169年
田畴子泰(169-214)
170年
郭嘉奉孝(170-207)
171年
曹纯子和(171-210)司马朗伯达(171-217)徐干伟长(171-219)张辽文远(171-221)赵俨伯然(171-245)田豫国让(171-252)
172年
鲁肃子敬(172-217)刘巴子初(172-222)徐邈景山(172-249)王凌彦云(172-251)
173年
刘辩(173-190)弥衡正平(173-198)
174年
李典曼成(174-209)贾逵梁道(174-228)诸葛瑾子瑜(174-241)高柔文惠(174-263)
175年
孙策伯符(175-200)周瑜公瑾(175-210)杨修德祖(175-219)
176年
沉友子正(176-204)法正孝直(176-220)马超孟起(176-222)
177年
孙瑜仲异(177-215)王粲仲宣(177-217)霍峻仲邈(177-217)吴质季重(177-230)朱桓休穆(177-239)
178年
张承仲嗣(178-244)陈武子烈(178-215)吕蒙子明(178-219)
179年
庞统士元(179-214)仲长统公理(179-219)司马懿仲达(179-251)韦诞仲将(179-253)
180年
刘廙恭嗣(180-221)王祥休徵(180-268)司马孚叔达(180-272)
181年
彭羕永年(181-217)刘协伯和(181-234)诸葛亮孔明(181-234)
182年
荀纬公高(182-223)朱然义封(182-249)孙权仲谋(182-252)
183年
胡综伟则(183-243)陆逊伯言(183-245)留赞正明(183-255)卢毓子家(183-257)
184年
孙翊叔弼(184-204)
185年
刘基敬舆(185-233)
186年
缪袭熙伯(186-245)
187年
马良季常(187-222)曹丕子桓(187-226)
188年
孙韶公礼(188-241)宗预德艳(188-264)
189年
孙皎叔朗(189-219)陆绩公纪(189-220)凌统公绩(189-237)郑袤林叔(189-273)
190年
马谡幼常(190-228)何晏平叔(190-249)应璩休琏(190-252)鲁芝世英(190-273)
191年
辛宪英(191-269)
192年
曹植子建(192-232)
193年
骆统公绪(193-228)张温惠恕(193-230)
195年
龚禄德绪(195-225)孙奂季明(195-234)曹彪朱虎(195-251)王肃子雍(195-256)
196年
曹冲仓舒(196-208)朱据子范(196-252)
197年
邓艾士载(197-264)石苞仲容(197-273)
198年
杜恕务伯(198-252)陆凯敬风(198-269)丁固子贱(198-273)
199年
诸葛乔伯松(199-223)何曾颖考(199-278)
201年
陈表文奥(201-234)谯周允南(201-270)陈骞休渊(201-281)
202年
姜维伯约(202-264)范粲承明(202-285)
203年
诸葛恪元逊(203-253)
204年
韦昭仲嗣(204-273)华表伟容(204-275)刘寔子真(204-294)
205年
曹睿元仲(205-236)司马望子初(205-271)山涛巨源(205-282)
206年
王览玄通(206-278)王浚士治(206-285)
207年
刘禅公嗣(207-271)
208年
司马师子元(208-255)管辂公明(208-255)石伟公操(208-290)
209年
孙登子高(209-241)全绪(209-252)夏侯玄太初(209-254)傅嘏兰石(209-255)魏舒阳元(209-290)
210年
阮籍嗣宗(210-263)
211年
孙邻公达(211-249)司马昭子上(211-265)
212年
崔游子相(212-304)
213年
孙虑子智(213-232)郑默思玄(213-280)
217年
鲁淑(217-274)傅玄休奕(217-278)贾充公闾(217-282)
219年
孙峻子远(219-256)
220年
卫瓘伯玉(220-291)
221年
羊祜叔子(221-278)范乔伯孙(221-298)
222年
杜预元凯(222-284)
223年
嵇康叔夜(223-262)任恺元褒(223-283)王浑玄冲(223-297)
224年
孙和子孝(224-253)刘璿文衡(224-264)裴秀季彦(224-271)李密令伯(224-287)
225年
钟会士季(225-264)
226年
王弼辅嗣(226-249)陆抗幼节(226-274)皇甫谧士安(226-293)
227年
诸葛瞻思远(227-263)贺邵兴伯(227-275)司马伷子将(227-283)
228年
王蕃永元(228-266)
231年
孙綝子通(231-258)
232年
曹芳兰卿(232-274)司马骏子臧(232-286)张华茂先(232-300)司马干子良(232-311)
233年
陈寿承祚(233-297)
234年
唐彬儒宗(234-294)王戎浚冲(234-305)
235年
孙休子烈(235-264)
236年
司马炎安世(236-290)刘弘和季(236-306)
238年
文俶(鸯)(238-291)
239年
傅咸长虞(239-294)索靖幼安(239-303)
241年
曹髦彦士(241-260)司马攸大猷(241-278)
242年
孙皓元宗(242-283)
243年
孙亮子明(243-260)夏侯湛孝若(243-291)
244年
胡渊世元(244-301)
245年
曹奂景明(245-302)
247年
潘岳安仁(247-300)
249年
石崇季伦(249-300)
250年
陆景士仁(250-280)
252年
王浚彭祖(252-314)
256年
王衍夷甫(256-311)
261年
陆机士衡(261-303)
262年
陆云士龙(262-303)
另:
曹昂 (?-197)
曹仁 (168-223)
曹洪 (?-232)
曹纯 (?-210)
王双 (?-228)
曹休 (?-228)
留赞 (183-255)
王戎 (234-305)
汉献帝 (181-234)
曹操 (155-220)
朱儁 (?-195)
孙翊 (184-204)
孙綝 (231-258)
王粲 (177-217)
曹芳 (232-274)
孙登 (209-241)
孙桓 (197-?)
曹丕 (187-226)
孙休 (235-264)
孙坚 (155-191)
孙皓 (242-283)
孙和 (224-?)
孙亮 (243-260)
孙瑜 (177-215)
孙峻 (219-256)
耿纪 (?-218)
邓忠 (?-264)
孙韶 (188-241)
孙权 (182-252)
张悌 (?-280)
太史慈 (166-206)
诸葛诞 (?-258)
公孙渊 (?-238)
毋丘俭 (?-255)
凌操 (?-203)
刘谌 (?-263)
管辂 (209-256)
张绣 (?-207)
荀攸 (157-214)
孙策 (175-200)
张济 (?-196)
曹睿 (205-239)
费祎 (?-253)
王朗 (?-228)
黄祖 (?-208)
杨怀 (?-212)
典韦 (?-197)
董昭 (156-236)
李肃 (?-192)
刘虞 (?-193)
石苞 (?-273)
华歆 (157-231)
陈寿 (233-297)
潘浚 (?-239)
樊稠 (?-195)
伏完 (?-209)
陶谦 (132-194)
胡遵 (?-256)
羊祜 (221-278)
贾充 (217-282)
董卓 (?-192)
马超 (176-222)
关羽 (?-219)
马忠 (?-249)
冯习 (?-222)
杨彪 (142-225)
陈琳 (?-217)
傅佥 (?-263)
邓艾 (197-264)
马良 (187-222)
文丑 (?-200)
桥玄 (109-183)
文鸯 (238-?)
薛莹 (?-282)
庞德 (?-219)
傅肜 (?-222)
雍?#93; (?-225)
杨修 (175-219)
朱桓 (177-238)
满宠 (?-242)
徐荣 (?-192)
刘琦 (?-209)
刘璋 (?-219)
刘巴 (?-222)
刘岱 (?-192)
李严 (?-234)
张松 (?-212)
刘禅 (207-271)
刘表 (142-208)
高顺 (?-198)
关平 (?-219)
张温 (193-230)
濮阳兴 (?-264)
夏侯敦 (?-220)
丁奉 (?-271)
桥瑁 (?-190)
胡奋 (?-288)
董允 (?-246)
乐进 (?-218)
郭图 (?-205)
刘焉 (?-194)
许仪 (?-263)
孟达 (?-228)
乐綝 (?-257)
曹训 (?-249)
韩遂 (?-215)
袁绍 (?-202)
张钧 (?-184)
陆绩 (187-219)
韩当 (?-226)
颜良 (?-200)
严纲 (?-191)
公孙越 (?-191)
汉灵帝 (156-189)
汉少帝 (173-190)
司马徽 (?-208)
曹嵩 (?-194)
许劭 (150-195)
华佗 (?-208)
法正 (176-220)
王浑 (223-297)
张温2 (?-191)
士孙瑞 (?-195)
鲍信 (152-192)
何晏 (?-249)
吕岱 (161-256)
眭固 (?-199)
张既 (?-223)
严舆 (?-195)
张杨 (?-198)
张南 (?-222)
桥蕤 (?-197)
牛辅 (?-192)
吴巨 (?-211)
吕据 (?-256)
边章 (?-186)
北宫玉 (?-186)
杨任 (?-215)
张纯 (?-189)
杨丑 (?-199)
马日磾 (?-194)
李堪 (?-211)
刘封 (?-220)
魏延 (?-234)
杨奉 (?-197)
沙摩柯 (?-222)
车胄 (?-199)
金旋 (?-208)
王浚 (206-286)
陆逊 (183-245)
张宝 (?-184)
高干 (?-206)
万彧 (?-272)
黄权 (?-240)
姜维 (202-264)
祢衡 (173-198)
孔融 (153-208)
于禁 (?-221)
诸葛尚 (?-263)
陈震 (?-235)
公孙度 (?-204)
袁谭 (?-205)
袁尚 (?-207)
蹋顿 (?-207)
卢植 (?-192)
高定 (?-225)
谯周 (201-270)
崔琰 (?-216)
杜预 (222-284)
黄忠 (?-220)
朱治 (156-224)
公孙瓒 (?-199)
曹奂 (246-302)
袁术 (?-199)
吴质 (177-230)
皇甫嵩 (?-195)
袁熙 (?-207)
孙礼 (?-250)
顾雍 (168-243)
吴兰 (?-218)
司马师 (208-255)
陈泰 (?-260)
周瑜 (175-210)
成宜 (?-211)
钟会 (225-264)
潘璋 (?-234)
刘备 (161-223)
凌统 (189-217)
廖化 (?-264)
霍峻 (180-219)
吕范 (?-228)
吕威璜 (?-200)
吕蒙 (178-219)
李恢 (?-231)
许靖 (?-222)
陈宫 (?-198)
高沛 (?-212)
骆统 (193-228)
轲比能 (?-235)
鲁肃 (172-217)
徐邈 (172-249)
张华 (232-300)
滕胤 (?-256)
马谡 (190-228)
吕布 (?-198)
朱异 (?-257)
州泰 (?-261)
吕乂 (?-251)
公孙续 (?-199)
李傕 (?-197)
陆凯 (198-269)
贺齐 (?-227)
桓范 (?-249)
曹植 (192-232)
于夫罗 (?-194)
田楷 (?-199)
士燮 (137-226)
曹彰 (?-223)
夏侯渊 (?-219)
何进 (?-189)
夏侯玄 (209-254)
夏侯尚 (?-226)
薛综 (?-243)
王昶 (?-259)
赵弘 (?-184)
王平 (?-248)
张布 (?-264)
张角 (?-184)
赵云 (?-229)
张嶷 (?-254)
张梁 (?-184)
张翼 (?-264)
陈矫 (?-237)
张昭 (156-236)
张邈 (?-195)
张让 (?-189)
张飞 (?-221)
董承 (?-200)
张辽 (169-222)
张郃 (?-231)
蔡邕 (132-192)
陈群 (?-236)
陈骞 (201-281)
陈武 (?-215)
王甫 (?-222)
丁原 (?-189)
蒯越 (?-214)
郭淮 (?-255)
蒋钦 (?-219)
王允 (137-192)
岑昏 (?-280)
文钦 (?-258)
田畴 (169-214)
王基 (?-261)
淳于琼 (?-200)
蒋琬 (?-246)
逢纪 (?-202)
向朗 (?-247)
蒋济 (?-249)
诸葛瑾 (174-241)
朱然 (182-249)
吴懿 (?-237)
诸葛瞻 (227-263)
司马炎 (236-290)
刘理 (?-244)
钟繇 (151-230)
诸葛亮 (181-234)
司马孚 (180-272)
司马昭 (211-265)
沈莹 (?-280)
阚泽 (?-243)
审配 (?-204)
曹爽 (?-249)
司马懿 (179-251)
秦宓 (?-226)
步骘 (?-247)
司马攸 (248-283)
王经 (?-260)
曹真 (?-231)
诸葛恪 (203-253)
曹髦 (241-260)
荀彧 (163-212)
郤正 (?-278)
曹羲 (?-249)
韩忠 (?-184)
徐晃 (?-227)
司马望 (205-271)
全琮 (?-249)
向宠 (?-240)
贾诩 (147-223)
邓芝 (?-251)
郭嘉 (170-207)
马腾 (?-211)
韦昭 (?-273)
庞统 (179-214)
陆抗 (226-274)
吕凯 (?-225)
梁兴 (?-212)
乌延 (?-207)
少年三国志武将曹操,荀彧,乐进,曹仁,郭嘉,主角,应...
后排:乐进,猪脚,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