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世界》类地星二号:支线-漫长明日攻略

整理:游戏131
作者:网络收集 时间:2019-11-01 22:30:53

人类无休止的贪婪生活,完全破坏了正常的地球气候 ...

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于陨石碰撞而产生的,地外生物理论上存在,但没有得到证实。 人们常说,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及生命起源乃是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的确,奇妙无比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时,绝不会有任何活的机体,那么地球是什么时候开始“活”起来的呢?这一直是引人人胜的科学之谜。
西方早有上帝创世之说,我国古代则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一些古籍还记有“白石化羊”、“腐草化萤”之类的故事;古印度书上也有粪便能变苍蝇、汗水可化甲虫的记录……公元前 6世纪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认为,太阳的热力使泥土起泡,泡一旦破裂,生命也就出现了,甚至亚里士多德对此说也深信不疑。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来自哪里呢?1950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两种普通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竟然制造出了甲醛与甲酸两种有机物,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第一次飞跃。几年后,天体化学家尤里和他的研究生米勒进行了千次令世界轰动的著名实验:不停地用水蒸汽和电火花去轰击一种混合气体,它由3种无机物聚在一起:氨、甲烷和氢。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这个“米勒汤”中竟然出现了20多种有机物,有的还是相当复杂的分子,除了醋酸、乳酸、羟基乙酸外,还有11种氨基酸。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容器内原先的混合气体是模拟了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气,电火花相当于闪电,溶液就是大海……实验的结果表明,地球的原始海洋内,可以通过自然的途径孕育出原始生命来。
但是,也有科学家一开始就“放眼宇宙”。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提出了“孢子说”:地球上的生命发端于宇宙中的孢子,尽管宇宙空间是生命的绝对禁区: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无从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缺少必要的水分,也会让生命难以维持生存;接近绝对真空的空间,很易破坏它们的机体;能量巨大的宇宙射线,则会将它们粉身碎骨。但无数的事实表明,生命又是极其顽强的,它们很会自我保护,孢子也会形成厚厚的包膜,让小生命蛰居其间。
这种有生命的孢子在恒星光的驱动下,在宇宙间到处飘荡,虽然宇宙间是空空荡荡,任何两个天体间都隔着难以想像的距离,但天文学上漫长的时间却又足以克服这空间障碍,任何时候,只要它一旦落到条件合适的星球上,它们便会“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地球生命的“老祖宗”,可能就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
60年代后,天文学上众多新发现层出不穷,尤其是星际有机分子的大量涌现、在许多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现知已多达74种,其中有11种还具有生化作用)、彗星中含有大量有机分子,这三个科学事实使得原先少有人问津的这种“天外起源说”得到了活力,于是它也就东山再起,逐渐兴旺起来。
在著名的哈雷彗星80年代回归时,世界各国天文学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联测,甚至还专门发射了好几艘宇宙飞船去实地探测,它们确认其间有众多的含碳有机分子,其丰度远远超出了过去人们的想像,其他彗星也莫不如此。这样,在漫长的几十亿年岁月里,无论是它们曾经撞着过地球,或者是它们用那长长的彗尾扫过地球,都有可能给本是一片荒漠的地球送来至关重要的有机物,让生命走上“米勒汤”那样的发展过程。
还有些英国科学家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全球性的流感,其起因很有可能就是彗星送来的“见面礼”;后来,甚至有人把最令人惧怕的“艾滋病”也算到了彗星的头上,认为是彗星在经过地球附近时,与地球的高层大气发生了某种复杂的化学作用,再通过雨水把这种病毒送到地面……
现代高科技又使人们能够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进行一些模拟实验,科学家们已经在接近宇宙空间的条件下,把一些由简单分子组成的水状混合物,变成为业已观测到的星际有机分子。陨石中的分子中更有大量的氨基酸,这一切都表明,即使在太空,生命的进化活动也不是不可能进行的。
当然,完全也有可能,生命起源的方式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相信在未来的新世纪中,这一人人关注的千古之谜,水落石出之日不会太远了。
  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掀起UFO研究的热潮,始于UFO研究史上最著名的“阿诺德事件”。UFO是英文缩写,意思是“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或“幽浮”,是指一种会移动的飞行物或天文景象,可由肉眼观测或雷达监测到,而人类目前尚无法解释的现象。对UFO感兴趣的人,不仅推测这是来自比地球更进步的文明,并以现代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心理学上的推断来解释此现象。对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动或盘旋;移动时悄然无声、飘忽不定或轰鸣异常;外形如碟子、雪茄、球形、环形或椭圆形,据目前统计,已达100多种不同的形态。
  在世界范围内有关UFO的记载自古就有。但是,1947年6月24日,美国新闻界以首创的“飞碟”一词大篇幅地报道阿诺德目击飞碟事件,才把今世人都感到好奇的天外来客展现在人们眼前,而轰动全球。
  然而,在对宇宙的探索中,对外星人的探索,最能激起人们的兴趣。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最近有两位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有两颗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更激起一阵“地外文明”热。一些科学家认为,外星人肯定存在,但要找到一个像地球这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很不容易的。有行星不一定就有生命;有生命不一定就有高等生命,它要求行星到母恒星的位置必须恰到好处。根据这样的条件,在银河系中,大约只能有100万颗行星才有可能。而在这100万颗之中,还必须有形成生命的一系列条件,包括水、氧气和各种化学元素。而假如那些行星的外星人,已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其具有向高空发送无线电信号的历史比地球早得多,已有100万年了(我们地球才100年),那么算下来,有可能做到的星球只有250颗,若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的话,离我们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而宇宙中,像银系中这样的河外星系,就有10亿个。
  人类为了与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进行联系,迄今为止,已进行了50个搜寻外太空电波讯号的计划,虽均以失败告终,但人类寻找外星文明的另一种方式,即利用人造宇航器对外太空进行直接探测的努力,仍在进行之中。1966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曾让UFO研究者冯.凯维茨基,研究如何才能把UFO列入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8年,联合国第33届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也格林纳达政府提出的商议草案,建议各成员国协调包括UFO在内的外星生命的科学研究和调整。1979年,联合国第43届大会通过把UFO作为世界性课题进行研究的提案,在第47次会议纲要中指出:“对涉及到整个人类的UFO的研究,应当是人类为解决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所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1977年讨论UFO的第一届国际大会在墨西哥召开。1983年二届UFO 代表大会在巴西举行。
  1972年和1973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宇宙飞船,探寻遥远的外太空。“先驱者”10号和11号各带有一封“写”在镀金盘上的问候信。“旅行者”1号和2号各携带了一张直经30.5cm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并有放音设备,上面录有60种语言的问候语、113幅描绘地球风土人情的编码图片(其中一张有万里长城)、35种地球自然音响、27种世界名曲。“旅行者”宇宙飞船携带的“地球之音”还有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给宇宙人的一份电文:“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它是我们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的缩影。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时代幸存下来,使你们能了解我们生活的情况。我们期望有朝一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以便加入到银河系的文明大家庭。这个“地球之音”是为了在这个辽阔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予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和我们对遥远世界的良好祝愿。”
  旅行者1号,2号的飞行速度约为每年5亿公里,如一切顺利的话,在2015年之前仍会把有关宇宙的资料送回地球。之后,它们便会因电力用尽而关闭所有的仪器,但仍旧默默地向着太阳系外的太空深处飞去。最后的希望来自于对未知的期待。如果旅行者1号,2号碰到具有智慧的外星人,或许他们能够明白:在遥远的一颗恒星旁围绕着9颗大行星,从中心数起第三颗,上有许多寂寞的智慧生命,他们衷心希望能在浩瀚的太空中找到一些“宇宙亲人”。 

地外生命是存在的 地外生命是肯定有的!而人类本身也许也是地外生物的一次长途旅行经过地球时,不小时遗留下来的有机物构成的!~ :) 地球生物来自原始海洋里的原始小生物,地球生物还存在 地外生物应该存在 简单说:无机物---不断化学作用(巨量的作用产生微量的巧合)---生成氨基酸等有机物---不断化学作用(巨量的作用产生微量的巧合)---生成蛋白质---不断化学作用(巨量的作用产生微量的巧合)---生成单细胞生物---不断进化(大量进化筛选出小量有利进化)---多细胞生物---不断进化(大量进化筛选出小量有利进化)---原始海洋生物---不断进化(大量进化筛选出小量有利进化)……

地外生命,人们普遍认为存在,但目前未发现,并且在人类观测到的星系上没有能形成生命的自然条件。 人们常说,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及生命起源乃是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的确,奇妙无比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时,绝不会有任何活的机体,那么地球是什么时候开始“活”起来的呢?这一直是引人人胜的科学之谜。
西方早有上帝创世之说,我国古代则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一些古籍还记有“白石化羊”、“腐草化萤”之类的故事;古印度书上也有粪便能变苍蝇、汗水可化甲虫的记录……公元前 6世纪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认为,太阳的热力使泥土起泡,泡一旦破裂,生命也就出现了,甚至亚里士多德对此说也深信不疑。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来自哪里呢?1950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两种普通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竟然制造出了甲醛与甲酸两种有机物,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第一次飞跃。几年后,天体化学家尤里和他的研究生米勒进行了千次令世界轰动的著名实验:不停地用水蒸汽和电火花去轰击一种混合气体,它由3种无机物聚在一起:氨、甲烷和氢。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这个“米勒汤”中竟然出现了20多种有机物,有的还是相当复杂的分子,除了醋酸、乳酸、羟基乙酸外,还有11种氨基酸。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容器内原先的混合气体是模拟了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气,电火花相当于闪电,溶液就是大海……实验的结果表明,地球的原始海洋内,可以通过自然的途径孕育出原始生命来。
但是,也有科学家一开始就“放眼宇宙”。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提出了“孢子说”:地球上的生命发端于宇宙中的孢子,尽管宇宙空间是生命的绝对禁区: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无从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缺少必要的水分,也会让生命难以维持生存;接近绝对真空的空间,很易破坏它们的机体;能量巨大的宇宙射线,则会将它们粉身碎骨。但无数的事实表明,生命又是极其顽强的,它们很会自我保护,孢子也会形成厚厚的包膜,让小生命蛰居其间。
这种有生命的孢子在恒星光的驱动下,在宇宙间到处飘荡,虽然宇宙间是空空荡荡,任何两个天体间都隔着难以想像的距离,但天文学上漫长的时间却又足以克服这空间障碍,任何时候,只要它一旦落到条件合适的星球上,它们便会“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地球生命的“老祖宗”,可能就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
60年代后,天文学上众多新发现层出不穷,尤其是星际有机分子的大量涌现、在许多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现知已多达74种,其中有11种还具有生化作用)、彗星中含有大量有机分子,这三个科学事实使得原先少有人问津的这种“天外起源说”得到了活力,于是它也就东山再起,逐渐兴旺起来。
在著名的哈雷彗星80年代回归时,世界各国天文学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联测,甚至还专门发射了好几艘宇宙飞船去实地探测,它们确认其间有众多的含碳有机分子,其丰度远远超出了过去人们的想像,其他彗星也莫不如此。这样,在漫长的几十亿年岁月里,无论是它们曾经撞着过地球,或者是它们用那长长的彗尾扫过地球,都有可能给本是一片荒漠的地球送来至关重要的有机物,让生命走上“米勒汤”那样的发展过程。
还有些英国科学家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全球性的流感,其起因很有可能就是彗星送来的“见面礼”;后来,甚至有人把最令人惧怕的“艾滋病”也算到了彗星的头上,认为是彗星在经过地球附近时,与地球的高层大气发生了某种复杂的化学作用,再通过雨水把这种病毒送到地面……
现代高科技又使人们能够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进行一些模拟实验,科学家们已经在接近宇宙空间的条件下,把一些由简单分子组成的水状混合物,变成为业已观测到的星际有机分子。陨石中的分子中更有大量的氨基酸,这一切都表明,即使在太空,生命的进化活动也不是不可能进行的。
当然,完全也有可能,生命起源的方式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相信在未来的新世纪中,这一人人关注的千古之谜,水落石出之日不会太远了。
  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掀起UFO研究的热潮,始于UFO研究史上最著名的“阿诺德事件”。UFO是英文缩写,意思是“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或“幽浮”,是指一种会移动的飞行物或天文景象,可由肉眼观测或雷达监测到,而人类目前尚无法解释的现象。对UFO感兴趣的人,不仅推测这是来自比地球更进步的文明,并以现代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心理学上的推断来解释此现象。对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动或盘旋;移动时悄然无声、飘忽不定或轰鸣异常;外形如碟子、雪茄、球形、环形或椭圆形,据目前统计,已达100多种不同的形态。
  在世界范围内有关UFO的记载自古就有。但是,1947年6月24日,美国新闻界以首创的“飞碟”一词大篇幅地报道阿诺德目击飞碟事件,才把今世人都感到好奇的天外来客展现在人们眼前,而轰动全球。
  然而,在对宇宙的探索中,对外星人的探索,最能激起人们的兴趣。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最近有两位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有两颗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更激起一阵“地外文明”热。一些科学家认为,外星人肯定存在,但要找到一个像地球这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很不容易的。有行星不一定就有生命;有生命不一定就有高等生命,它要求行星到母恒星的位置必须恰到好处。根据这样的条件,在银河系中,大约只能有100万颗行星才有可能。而在这100万颗之中,还必须有形成生命的一系列条件,包括水、氧气和各种化学元素。而假如那些行星的外星人,已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其具有向高空发送无线电信号的历史比地球早得多,已有100万年了(我们地球才100年),那么算下来,有可能做到的星球只有250颗,若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的话,离我们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而宇宙中,像银系中这样的河外星系,就有10亿个。
  人类为了与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进行联系,迄今为止,已进行了50个搜寻外太空电波讯号的计划,虽均以失败告终,但人类寻找外星文明的另一种方式,即利用人造宇航器对外太空进行直接探测的努力,仍在进行之中。1966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曾让UFO研究者冯.凯维茨基,研究如何才能把UFO列入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8年,联合国第33届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也格林纳达政府提出的商议草案,建议各成员国协调包括UFO在内的外星生命的科学研究和调整。1979年,联合国第43届大会通过把UFO作为世界性课题进行研究的提案,在第47次会议纲要中指出:“对涉及到整个人类的UFO的研究,应当是人类为解决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所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1977年讨论UFO的第一届国际大会在墨西哥召开。1983年二届UFO 代表大会在巴西举行。
  1972年和1973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宇宙飞船,探寻遥远的外太空。“先驱者”10号和11号各带有一封“写”在镀金盘上的问候信。“旅行者”1号和2号各携带了一张直经30.5cm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并有放音设备,上面录有60种语言的问候语、113幅描绘地球风土人情的编码图片(其中一张有万里长城)、35种地球自然音响、27种世界名曲。“旅行者”宇宙飞船携带的“地球之音”还有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给宇宙人的一份电文:“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它是我们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的缩影。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时代幸存下来,使你们能了解我们生活的情况。我们期望有朝一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以便加入到银河系的文明大家庭。这个“地球之音”是为了在这个辽阔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予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和我们对遥远世界的良好祝愿。”
  旅行者1号,2号的飞行速度约为每年5亿公里,如一切顺利的话,在2015年之前仍会把有关宇宙的资料送回地球。之后,它们便会因电力用尽而关闭所有的仪器,但仍旧默默地向着太阳系外的太空深处飞去。最后的希望来自于对未知的期待。如果旅行者1号,2号碰到具有智慧的外星人,或许他们能够明白:在遥远的一颗恒星旁围绕着9颗大行星,从中心数起第三颗,上有许多寂寞的智慧生命,他们衷心希望能在浩瀚的太空中找到一些“宇宙亲人”。 
一。
有观点认为是由外星天体撞击地球后,该天体上的有机分子就降生到地球上。

地球上的氧、氮、氢、碳等元素在太阳的紫外线和暴雷的作用下,形成了有机体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又很巧合的是地球正好处在距离太阳的适当距离,所以有了生命。在接着生命受到环境的约束而进一步进化。然后经过N亿年的进化,人类就产生了。。

我想第二种观点因该比较可信吧!!!

呵呵!地球既然有了生命存在,那么地外的生物一定也不例外啊!关于生命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相信永远都是一个迷啊!任何人都无法破解这个迷团!!! 都是娘生的!外星球有娘的话应该也有生命吧!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而来的"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各种学界都有自己的理论.还有各种宗教信仰者认为是上帝或者是神创造的......等等;关于地外是否有生物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说是——有,绝对有。有的地外生物比我们科学更先进,UFO可能就是地外比我们科学先进的星球上的生物;还有的地外生物科学比我们更落后,我们发现不了他们,他们更是无法发现我们了。 地球上的生物是在一锅充满各种物质的“热辣”化学“浓汤”里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发展、淘汰、更进一步……进化来的。
坚信外星生物一定存在,但其外在形式一定是多样的……我们不会是宇宙中的唯一,我们从来不曾孤单过,也不会孤单! 地球生命由有机体细胞分裂而来。
我一直坚信地外生物的存在,就象小时候看的《火星叔叔马丁》一样。他们默默地生活在宇宙的某个星球上,在他们自己的爱问上,正热烈地讨论着外太空是否存在生物的话题。 我是化学系的。
看完那篇长篇大论都累,不知从哪复制的,观点都是几十年前的。不管是认为生命是地球上产生的还是来自地外,都不可以回避这样一个问题:最初的生命怎么形成?
有人说到了米勒的那个经典实验,漏洞很大。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米勒那个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从我们化学的角度讲,那个实验得到的化合物确实有氨基酸,但是那是消旋混合物,没有旋光性,而生物体内的氨基酸都是一种旋光性的,消旋混合物不可以形成生命。
生命体是高度有序的,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新陈代谢)并可以复制(繁殖),具备这样的条件就认为是生命体了。地球初期的化学反应产生有机大分子,这还不是生命。有机大分子要能够自我复制,就需要模板以及化学催化剂。早期的模板可能是某些矿物,有机分子通过化学键或范德华力附着在上面,由于这些矿务晶体高度有序,同样的分子附着,通过有机分子的自催化,形成大分子。
现在知道,蛋白质和有些RNA都有催化功能,而RNA是遗传物质,所以,早期RNA分子依靠自催化,进行复制。但这还不是生命体。
能自我复制的大分子与其它大分子通过化学键或范德华力结合,形成团聚物,由于表面电荷的缘故,与外界环境就隔开形成分子膜。由于化学势的存在,外界小分子可以进入体系,从而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维持这些体系的能量也由外界分子提供,通过分解外界进入的分子来获取能量,而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就是存在于体系中的有机大分子。
到此为止,真正的生命就诞生了。生命的化学演化阶段结束。以后就是生物进化了。
生命体是高度有序的,而在自发状态下,事物总是向着无序的状态进行,因此,维持生命必须要有外界的能量,而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也就必不可少。
总之生命体的形成其实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在几亿年前世上是只有微生物的,他们是世上最早的生物,最后他们随着气候的变化逐渐变化, 地外生物应该存在,地球生物是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级到高级演化来的 我觉得很好笑.我们都很清楚至今人类还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可是好多人不 懂装懂.当然了可能他们非人类!

地球又外星人吗?

地球有外星人吗?
外星人的概念
●外星人是人类对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统称,现在人类还不确定是否有外星人或外星生物的存在。
●比喻完全不了解社会现状的人。
●比喻在某方面能力超过常人的人

外星人是否存在?
恒星演化和行星的形成

生命只能出现在能发出光和热的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但并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带有行星。星云说认为,恒星是从自转着的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收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转动加快,又因离心力的作用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状。当中心温度达700万度时出现由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就诞生了。盘的外围部分物质在这过程中会凝聚成几个小的天体——行星。

星云说可以合理解释许多观测事实,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另一方面,计算机理论模拟计算表明,如果星云物质在收缩过程中没有角动量转移,那结果不会形成一个中央恒星和周围一些小质量行星,而是会形成双星。在双星系统中即使形成行星,不用多久它们也会落入某颗恒星中,或者被抛入宇宙空间,不可能长期在恒星周围存在。

看来大自然给原始星云两种发展的可能:物质保持它原有角动量,演化后形成双星;或者两者在演化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分道扬镳,结果生成中央恒星以及绕它运转的行星。

生成智慧生物的漫长过程

生物的进化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之长完全可以同太阳的演化过程相比。化石的研究发现,早在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一种发育得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称为蓝——绿藻类。根据恒星演化理论以及对地球上古老岩石和陨星物质的分析知道,太阳和地球的形成比这种生物的出现还要早10~15亿年。太阳系形成后大约经过50亿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类。

现在设想把每50亿年按简单比例压缩成1“年”。用这样的标度1星期相当于现实生活的1亿年,1秒钟相当于160年。从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阳系诞生,已经过去了大约2年时间。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份中形成的。3、4月份出现了蓝——绿藻类这种古老单细胞生物。嗣后,生命在缓慢而不停顿地进化。9月份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有细胞核的大细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细胞生物。到11月底植物和动物接管了大部分陆地,地球变得活跃起来。12月18日恐龙出现了,这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仅仅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个星期。除夕晚上11时北京人问世了,子夜前10分钟尼安特人出现在除夕的晚会上。现代人只是在新年到来前的5分钟才得以露面,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开始于子夜前的30秒钟。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旧年的最后数秒钟内一个接一个加快出现,子夜来临前的最后一秒钟内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两倍。

由此可见地球诞生后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抚育着生命,但只有很短一部分时间生命才具有高级生物的形式。

行星上诞生生命的苛刻条件

现在我们看到了,智慧生物的诞生要求恒星必须至少能在约50亿年时间内稳定地发出光和热。恒星的寿命与质量大小密切相关。大质量恒星的热核反映只能维持几百万年,这对于生命进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类似太阳质量的恒星才是合适的候选者,银河系内这样的恒星约有1000亿颗,除双星外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单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遗憾的是我们对其他行星系统所知甚少,但是确已通过观测逐步发现一些恒星周围可能有行星存在。考虑到太阳系客观存在,甚至大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系统,不妨乐观地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

有行星不等于有生命,更不等于有高等生物。关键在于行星到母恒星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远了近了都不行。由于认识水平所限我们只能讨论有同地球类似环境条件的生命形式,特别要假定必须有液态水存在。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明确处在能有条件形成生物的所谓生态圈内的只有地球。金星和火星位于生态圈边缘,现已探明在它们的表面都没有生物。

对一颗行星来说,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实在是十分罕见的。太阳系中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幸运儿。详细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另一个限制条件是地外生命应该与地球上生命有类似的化学组成。天文观测表明,除少数例外,整个宇宙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相当均匀,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遥远行星上也能找到构成全部有机分子所需要的材料。事实上已经在不少地方发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因而可以认为,生命在某个地方只要理论上说可以形成,实际上也确实会形成。于是银河系中就会有100万颗行星能有生命诞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能找到外星人吗?

如果我们为100万这个大数目感到欢欣鼓舞,认为找到外星人不成问题,那就高兴得太早了。对于地外高级生物只有当能同他们建立联系时才有意义。就人类目前的认识来看,无线电讯号是建立这种联系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因而必须进一步探讨有多少个行星上居住了有能力发送这种讯号的文明生物。如果他们从存在以来一直在发送这种讯号,那就应该有100万个正在进行无线电发播的行星。但事实上不要说藻类,就是人类在100多年前也还没有这种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已遭到破坏,以及本身已遭到毁灭的生命形态也是不会这样做的。请不要忘记,差不多在能发射无线电讯号的同时,人类也研制成了大规模核武器,它们足以把地球上全部生物彻底毁灭掉。外星人会不会为失去理智的战争狂所支配而毁掉自己呢?这种可能性也许不能完全排除。

让我们又一次乐观地认为外星人有能力、有理智解决那些我们所担心的问题,并假定他们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生活了100万年。由于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生活充分富裕,他们必然会想到、也完全有能力耗费巨资来从事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研究,其中包括试图同外部世界同类建立联系。他们在100万年内不停顿地向外界发送强有力的无线电讯号。这么一来在上述100万颗行星中,就有一小部分正在发播这种讯号,这部分所占的比例是100万年除以40亿年,即0.025%。这意味着目前正在发送讯号的只有250万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人类发出的讯号要经过4600年才能送到离我们最近的外星人那儿。如果他们收到了并随即发出回答,那要收到他们的回音我们还得再耐心地等上4600年!奥兹玛计划的联系对象离开我们只有十几光年,这样做实在没有多大意义。要使计划变得有实际意义,必须监听4600光年范围内每一颗类似太阳的单星是否在发出有含义的讯号。

要是更实际一点,想想人类有历史记载的只有4000年。如果外星人只是在4000年长的时间内有能力进行无线电发播,那么今天在向外界播发讯号的就只有一颗行星!于是,整个银河系中除地球外充其量也就再有一种文明生物在发送讯号,我们用射电望远镜在银河系内留心倾听这种讯号的种种努力就完全是徒劳无功之举!

读者也许会为这一结论深感失望。那么实际情况同这里所估计的会有多大差异?上面的讨论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每颗单星周围都有行星吗?生命是否只能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下诞生?还有,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一种智慧生物到底能生存多久,他们能一直生存下去吗?这些问题恐怕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无法作出明确的回答。然而原始人又何尝想到今天的大型客机、彩色电视、快速电子计算机和登月飞行呢?只要人类能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一直生活下去,科学的发展会逐步回答这些问题。不过就目前来看,外星人即使存在,我们也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因而,把不明飞行物同天外来客的宇宙飞船联系在一起恐怕是不可信的。

外星人为什么不露面

我们现在终于知道:地球上之所以还没有外星人,是因为他们在有可能到达地球之前,就被伽马射线杀死了。
伊利诺伊州费米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詹姆斯·安妮斯博士说,外星人尚未到达地球的原因是,只是直到最近,我们的银河系才为生活于太空中的生命提供了繁荣发展的机会。
安妮斯说,直到几亿年以前,我们的银河系还经常受到伽马射线爆发的辐射:死恒星碰撞和黑洞都释放出大量致命射线。只是到了现在,这些碰撞才变得稀少起来,外星生命才有可能出现,并从自己居住的行星旅行到相当遥远的地方。
安妮斯希望,他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上提出的理论,将能够解决有关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最著名的争论之一——费米悖论。这个悖论是根据印度裔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命名的。据说费米在50年代提出了这个悖论,其要点是:如果外星人确实存在,他们在什么地方呢?
这个问题之所以具有说服力,是因为它是基于我们银河系的两个事实:一是银河系非常古老,已有约100亿年的年龄;一是银河系的直径只有大约10万光年。所以,即使外星人只能以光速的千分之一在太空旅行,他们也只需1亿年左右的时间就可横穿宇宙——这个时间远远短于宇宙的年龄。所以,外星人究竟在哪里呢?
费米显然把这个理由当成了根本不存在外星人的证据。如今安妮斯则声称,他发现费米的这个推论存在一个漏洞:外星人很可能存在,但只是直到最近伽马射线的爆发周期才越来越长,从而为外星人提供足够的时间间隙作星际旅行。

对外星人的各种离奇设想

外星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很多人声称见过飞碟,甚至见过外星人,同时他们也拍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飞碟的照片。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外星人真的存在么?

据自称见过外星人的人们描述,他们所见到的外星人大多是一些个子矮小,脑袋圆大、嘴巴窄长如裂缝、身穿紧身衣的类人生物。但也有人声称他们见到的外星人是高大的巨人、机器人状怪物、满身长毛的怪兽甚至美丽的裸女。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这些外星人不止来自一个星球。另一些人则认为,地球上绝不可能有这么多不同种的外星人同时光临,这种混乱的描述正说明外星人的说法是不足为据的。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确有相当一部分不足为信,但仍有一些可以确认是真实的。

另一些人则热心于寻找外星人在古代留下的痕迹。他们认为撒哈拉沙漠壁画上人物的圆形面具、复活节岛和南美的巨石建筑以及金字塔等种种无法解释的史前奇迹都与外星人有关。还有的学者提出人类是外星人的后裔,或人类中一些民族(如玛雅人)是外星人与地球人交配的后裔等种种观点。但这些也只能作为猜测和假说,其中大多数仍缺少足够的证据。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指出,在整个银河系中差不多有二千亿颗恒星,这些恒星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行星。在这些行星中,与地球环境近似的,估计可能多达一百万颗。既然生命能够在地球上产生和演化,那也就可能同样在这些行星上产生和演化,并发展出智慧生物。而其中必定有一部分,要经现在的人类文明更为先进。因此,这些天文学家们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别的星球上出现智慧生命,完全是可能的。

但萨根却对世界各地常常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都是把一些人类掌握的科技加到所谓外星人身上,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类的变形。而在别的星球,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学技术也会与人类完全两样。而且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生命的星球,离地球的距离都在几千或几万光年。因此以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更是完全不现实的。

萨根的看法,大致可以代表严肃的科学家们的意见。这就是说,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但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却大都不足为信。然而仍有一些被认为可靠而目前科学界尚无法解释的事件,以至某些不可理解的史前奇迹,又是否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呢?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对于目前外星人的存在情况,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可能的设想,这些设想很大胆,现在看来也很离奇,但是谁又能责怪人类的想象力呢,也许这些幻想有一天会变成可观的存在。

地下文明说

记得看过一个漫画故事,说的是在地球上是人类进化的天堂,但是在地球内部却存在另一个由进化后的昆虫统治的文明世界,最终地下的昆虫为了地上的生存权与人类开始了战争。据悉,美国的人造卫星“查理7号”到北极圈进行拍摄后,在底片上竟然发现北极地带开了一个孔。这是不是地球内部的入口?另外,地球物理学者一般都认为,地球的重量有6兆吨的上百万倍,假如地球内部是实体,那重量将不止于此,因而引发了“地球空洞说”。一些石油勘探队员都在地下发现过大隧道和体形巨大的地下人。我们可以设想,地球人分为地表人和地内人,地下王国的地底人必定掌握着高于地表人的科学技术,这样,他们——地表人的同星人,乘坐地表人尚不能制造的飞碟遨游空间,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杂居说

该观点认为,外星人就在我们中间生活、工作!研究者们用一种令人称奇的新式辐射照相机拍摄的一些照片中,发现有一些人的头周围被一种淡绿色晕圈环绕,可能是由他们大脑发出的射线造成的。然而,当试图查询带晕圈的人时,却发现这些人完全消失了,甚至找不到他们曾经存在的迹象。外星人就藏在我们中间,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们将要做什么,但没有证据表明外星人会伤害我们。

人类始祖说

有这么一种观点:人类的祖先就是外星人。大约在几万年以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发现地球的环境十分适宜其居住,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带充足的设施来应付地球的地心吸引力,所以便改变初衷,决定创造一种新的人种——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结合而产生的。他们以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结果便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平行世界说

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即总星系)不可能形成于四维宇宙范围内,也就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不只是在长、宽、高、时间这几维空间中形成的。宇宙可能是由上下毗邻的两个世界构成的,它们之间的联系虽然很小,却几乎是相互透明的,这两个物质世界通常是相互影响很小的“形影”状世界。在这两个叠层式世界形成时,将它们“复合”为一体的相互作用力极大,各种物质高度混杂在一起,进而形成统一的世界。后来,宇宙发生膨胀,这时,物质密度下降,引力衰减,从而形成两个实际上互为独立的世界。换言之,完全可能在同一时空内存在一个与我们毗邻的隐形平行世界,确切地说,它可能同我们的世界相像,也可能同我们的世界截然不同。可能物理、化学定律相同,但现实条件却不同。这两个世界早在200-150亿年前就“各霸一方”了。因此,飞碟有可能就是从那另一个世界来的。可能是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偶然闯入的,更有可能是他们早已经掌握了在两个世界中旅行的知识,并经常来往于两个世界之间,他们的科技水平远远超出我们人类之上。

四维空间说

有些人认为,UFO来自于第四维。那种有如幽灵的飞行器在消失时是一瞬间的事,而且人造卫星电子跟踪系统网络在开机时根本就盯不住,可以认为,UFO的乘员在玩弄时空手法。一种技术上的手段,可以形成某些局部的空间曲度,这种局部的弯曲空间再在与之接触的空间中扩展,完成这一步后,另一空间的人就可到我们这个空间来了。正如各种目击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具体有形的生物突然之间便会从一个UFO近旁的地面上出现,而非明显地从一道门里跑出来。对于这些情况,上面的说法不失为一种解释。

对外星人的探索
作为探索宇宙奥秘的工作的一个部分,科学家也在积极地探索地球以外的生命,也在积极地搜寻有没有外星人的信息。这种科学的探索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

1959年,科可尼和莫里森两人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文章说根据他们的计算,如果宇宙中别的地方有智慧生命,而且它们的科学水平和我们1959年的水平相当。那么,它们应该可以收到地球人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同样,如果它们想向我们发射无线电信号,我们也可以收到。尽管距离极其遥远,需要几千、几百年才能交谈一句话,但是毕竟是可以交流的。他们俩还研究了进行星际无线电波交流的最佳波长,这个波长是氢原子的21厘米波长。因为,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而且它的21厘米波长也容易探测到。

这篇文章大大的激发了人们探测地外文明的热情,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因为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外星人,只要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和我们差不多,我们之间就可以互相交流。这篇文章是科学的探测外星人的开始。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三百万年。从前,人类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宇宙间唯一有智慧的生命,甚至认为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才懂得宇宙的广大无边,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而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当然更不是宇宙的中心。于是人们想象:宇宙这样宽阔,或许其它星球上会生活着一种与人类相似的智慧生物--外星人。这样的想法深深地吸引了一些热哀于寻找外星人的人们。

十六世纪,有人用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发现了许多互相交错的网纹,便以为那是“火星人”开凿的“运河”。1935年,美国一家电台广播说火星人来到了地球,引起了一场虚惊。而英国一位作家创作了一本名为《大战火星人》的科幻小说,其中对火星人作了许多绘声绘色的描述,更引发了一系列有关"火星人"的小说和电影的诞生。

到底有没有火星人?在只有望远镜的时代,它一直是个谜。到了六十年代,探测飞船终于上到了火星,解开了这个一直困扰人们的谜:火星比地球冷得多,表面到处是泥土石块,经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上面没有任何生物,当然更没有火星人。

这个谜解开以后,天文学家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其他行星都没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因此,地球上的人类是太阳系里唯一有智慧的生物,要找外星人,必须到太阳系之外。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者10号"飞船,它于1987年飞出了太阳系,飞船上的金属片刻画了人类的形象、人类居住的地球以及太阳系的位置。1977年,美国的"旅行者一号"又给外面的世界带去了更丰富的信息,包括一部结实的唱机和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上收录了几十种人类语言和多首音乐作品(其中有中国的古曲)。人们热切地期望外星人会收到它。

为了和外星人取得联系,科学家们甚至还制造了庞大复杂的设备,试图向外星发射信息和接收来自外星的信息。但是,经过了许多努力,人们依然没有找到外星人。一些见到外星人的说法也仅仅是传说,难以得到有力的证实。

值得一提的还有飞碟。许多人看到了它。也猜想它就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可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想而已。

那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科学家分析,宇宙间象地球这样这样的行星肯定还很多,某些与地球环境相似的行星确实很可能有外星人,但是由于我们的航天、通讯技术尚未足够发达,要找到他们我们还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寻找地外生命

为了寻找地外生命,1999年5月24日,一个名为"相遇2001"的公司借助克里米亚半岛的乌克兰叶夫帕托里亚直径70米的射电望远镜,朝4颗50-70光年远的类太阳恒星方向发射了一系列射电信号,这是人类25年来第一次有意识的星际广播。

早在1974年11月16日,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德雷克曾用阿雷西博直径305米的射电望远镜向24000光年以外的球状星团M13发送过信号。可那次信息的长度仅为3分钟,由1679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人类的外形和DNA资料、5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构成形式以及一个射电望远镜的图形。

相比之下,此次发送的信号比德雷克的那此内容更为丰富,而且被地外生命接收到的可能性更大。该信号的发送频率为5010千赫兹,比电视广播强10万倍,长度达到40万比特,它包括一系列页面,有地球和人类的详细资料、基本符号、用逻辑描述的数字和几何、原子、行星及DNA等信息,并在三小时内重复发送三遍。

当然,两次信息的发送都使用同一种二进制数学语言,因为只有这种语言,我们才有可能和宇宙中假定存在的地外生命沟通。科学家们相信,任何具有一定数学知识的地外生命都有能力破译这些二进制编码,进而了解其内容。如果他/她/它真能截取并记录下这些信号,那么就会了解地球、太阳系、人体、人类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大致状况。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功能足够强大的计算机,科学家们还建立了SETI@home系统,以便在处理射电望远镜收集到的地外生命信号时,得到全球计算机用户的帮助,防止这些信号溜掉。

除此之外,这个由国际上多家航天业、信息业和生物化学业领域的知名企业联合组成的“相遇2001”公司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任务?在2001年年底发射一艘小型宇宙飞船。这艘飞船将一直在宇宙中漂流,直至有一天被地外生命截获为止。它将载有更多的人类信息,并可以将数以十万计的志愿参加者的照片、手写信息和头发标本送入太空。其中,头发标本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使其所含的人体DNA信息保存完整。

培养研究地外生命的专门人才

华盛顿大学1998年9月份宣布,它将启动一项由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生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研究地外生命的博士研究生,这在宇宙生命学方面尚属首次。

这门专业看起来似乎挺有意思,但真的学起来并不那么轻松。学生们必须先要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涉及到天文学、大气科学、海洋学以及微生物学。负责此项目的微生物学家简姆斯·斯特雷说:“我们想在地球的环境中研究生命,因此必须要研究地球上诸如火山口、海冰和地下玄武岩的形成过程,因为这些都是形成微生物的极好环境,而且很可能与其它星球上的环境相类似。”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要研究大量的在地球上了解较少的有机体。

给学生尝尝寻找地外生命的滋味,并非华盛顿大学只此一家,美国航空航天局新成立的宇宙生命学研究所将提供同样的机会。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正和来自五所大学的教授们洽谈这项合作项目。

问题一:小学三至六年级数学重点资料 问题二:小学...

讲次 标题 内容介绍 小升初考察情况和知识点分析
1 负数 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数轴模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掌握负数的意义,建立数学结合思想。
2 圆柱与圆锥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熟练掌握圆柱、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小升初的重要考点。
3 比例(一)
比例的性质和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 小升初的重要考点。
4 比例(二)
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综合应用 小升初的重要考点。
5 统计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技能。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描述数据变化。 掌握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描述数据变化。
6 分百应用题 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百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掌握分百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灵活应用。小升初的重要考点。
7 数与代数(一) 对学过的数进行系统的整理;系统掌握数的知识。数的运算,着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式与方程,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 对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有关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小升初的重要考点。
8 数与代数(二)
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的进率,以及同一种量不同单位的改写。比和比例,着重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以及正反比例的概念。 针对小学阶段所有的涉及到的有关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练习。知识的条理性更强,更注重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小升初的重要考点。
9 图形位置与变换 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初步掌握图形位置与变换的基础知识,拓展图形思想。
10 数学拓展(一) 对课本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综合、系统的整理和讲解。包括知识点复习和练习题讲解。 小升初的重要考点
11 数学拓展(二) 对课本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综合、系统的整理和讲解。包括知识点复习和练习题讲解。 小升初的重要考点
12 小升初真题与模拟 小升初真题模拟试卷的讲解。 小升初考试综合练习

<月亮:地球的刹车>说说有了月亮,地球都发生?

一、简要概述

月球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25℃;夜晚温度可低到-183.75℃。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初探月球的奥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飞过,也未击中月球。

月球号探测器

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18个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两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它载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号探测器飞往月球,3天后环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是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它经过79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着陆,用摄像机拍摄了月面照片。这个探测器重1583千克,在到达距月面75千米时,重100千克的着陆舱与探测器本体分离,靠装在外面的自动充气气球缓慢着陆成功。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9月20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口 ,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着陆后,月球车1号下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这辆月球车重756千克,长2.2米,宽1.6米,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摄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张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97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徘徊者,勘测者探测器

美国继前苏联之后,先后发射了9个徘徊者号和7个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徘徊者探测器样子像个大蜻蜓,长3米,两翼太阳能电池板展开4.75米。探测仪器装在前部,电视摄像机放在尾部。勘测者探测器有3只脚,总重达1吨,装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最初5个徘徊者探测器均无建树,直到1964年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但由于电视摄像机出现故障,没有能够拍回照片。同年7月28日徘徊者7号发射成功,在月面云海着陆,拍摄到4308张月面特写照片。随后1965年2月17日发射的徘徊者8号和3月24日发射的徘徊者9号,都在月球上着陆成功,并分别拍回7137张和5814张月面近景照片。1966年5月30日发射勘测者1号新型探测器,经过64小时的飞行,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向地面发回11150张月面照片。到1968年1月1日发射的7个勘测者探测器中,有2个失败,5个成功。后来,美国又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着陆地点提供探测数据。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和地球几乎是由同样的化学元素构成的,只是组成的成分有所不同。例如,月岩所含的钙和铝比地球上的岩石,其含量要高,月球没有磁场,其外壳比较稳定,近30亿年以来几乎没什么变化。尽管天文学家早就认为,月球体态娇小,引力柔弱(为地球的1/6),根本不具备缚住大气的能力,在向阳面的高温下,任何气体分子都会轻而易举地达到脱离速度而逃之夭夭。但对月球的实测表明,月球表面并不是没有任何大气的不速之国,只是大气层太稀薄,表面大气压仅为2X10“巴,而且大气成份比较复杂,随时空多变,通常在黑夜时的大气成份主要由40%的氩、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极少量的甲烷和氨等,有些地区的大气中还会发现极微量的氢、氡、钠、钋和钾原子等。美国科学家日前宣称,月球上有冰存在,这就可能为探索月球奥秘的人们提供饮用水,也可将冰分解为氢和氧,从而为火箭提供燃料。

从实地勘探中发现,月球上总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棋布,彼此环抱,最大的环形山,直径近300千米、海拨高达6000米以上,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都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显然,要想使如此荒漠的月球世界成为适合于生物生存的天堂,最终变成一个生机勃勃、万物竞存、鸟语花香的天上人间,当务之急是必须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多年来,科学家们已提出过多种设想。有一个解决办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